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驶入快车道,深圳发布实施意见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驶入快车道,深圳发布实施意见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公开课”在深圳证监局指导下成功举办,主题聚焦“普通人如何养老投资”。活动中,博时基金的洪露娉和东方基金的王锐深入讲解了养老投资的相关知识,帮助观众了解如何通过理财提高退休生活质量。此次活动旨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投资理财能力和金融素养,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政策支持下的养老金融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是发展养老金融的理想试验田。这里不仅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财富群体,还具备独特的跨境区位优势。大湾区居民对财富管理和传承尤为重视,对养老投资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大湾区各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养老金融创新。例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早在2020年就出台了《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设立50亿元专项养老信贷额度。2024年7月,深圳更进一步发布《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成高标准适老金融服务体系。
多元化的养老投资产品
在政策支持下,大湾区的养老投资产品日益丰富。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地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数量已达405.7万个。保险机构也积极布局养老产业,推出多种创新型产品。例如,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于2024年10月获批筹建,多家保险机构在广东投资建设养老社区。
跨境养老成为大湾区的一大特色。香港居民北上养老需求旺盛,金融机构纷纷推出跨境金融服务。例如,大湾区医疗集团与多家国际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跨境保险直赔直付服务,方便香港居民在内地就医。
实践案例:科学备老的深圳模式
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养老金融方面走在前列。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以养老金金融为锚,为客户提供全周期服务方案。在攒养老金阶段,通过养老规划、账户功能、养老产品,将客户的储蓄养老理念转变为投资养老理念;在花养老金阶段,通过提供差异化综合服务方案满足其客户金融和非金融的养老需求。
保险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保险+服务”模式。中国平安推出居家养老“住联体”“乐联体”服务体系,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泰康之家在深圳的首家旗舰养老社区“鹏园”已开业,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机构养老服务。
养老投资建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科学规划养老投资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应尽早启动养老投资计划,充分利用复利效应。在产品选择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类型:
- 个人养老金账户:享受税收优惠,可投资于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产品。
- 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稳定的养老收入,部分产品还附带医疗、护理等附加服务。
- 养老目标基金:专为养老投资设计的公募基金,采用目标日期或目标风险策略。
-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养老和投资将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未老先防老”的年轻人,还是选择北上养老的港澳居民,都能在大湾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投资方案。未来,大湾区有望成为全国养老金融创新的标杆,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