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吴溇村:大雪时节开启千年“晒冬”盛宴
浙江吴溇村:大雪时节开启千年“晒冬”盛宴
太湖之畔,溇港纵横。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有一个名叫吴溇的古村,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渔家故事。每年冬季,这里都会举办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晒冬”。
晒冬:冬日里的丰收景象
“晒冬”活动通常在大雪时节前后举行,村民们会选择晴朗的日子,将腌制好的鱼肉、家禽等挂上晾杆,利用阳光和湖风制作出独具风味的美食。整个吴溇村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天然“烘干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咸香,阳光下,一排排腌制的鱼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冬日画卷。
传承千年的制作工艺
吴溇村的“晒冬”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当时,吴溇作为太湖的重要泄洪通道,渔业资源丰富。为了保存捕获的鱼虾,村民们发明了这种独特的腌制和晾晒方法。经过世代相传,这一技艺不仅成为吴溇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凝结成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村民的心中。
精湛的制作工艺
选材上,村民们偏好青鱼和鲤鱼,这两种鱼肉质鲜美,易于保存。腌制时,先将鱼去鳞剖腹,用盐均匀涂抹并重压24小时,再冲洗干净准备晾晒。在阳光和湖风的作用下,经过5-7天的晾晒,腌制后的咸鱼不仅风味独特,还能长时间保存。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年,吴溇村参与了吴江区七夕主题活动,以“文明伙伴 美美家风”为主题,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家风传承。活动中,吴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与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文明伙伴”结对,共同倡导文明家风,传播家风故事。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新活力
近年来,吴溇村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村里引进了通航直升机飞行基地、湖畔湾营地等新兴项目,发展文旅产业。如今的吴溇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晒冬”活动,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元素,成为太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凝聚文化认同
“晒冬”活动不仅是食物储藏的方式,更凝聚了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习俗的新活力。每年这个时候,外出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乡,参与这场盛会,感受那份熟悉的乡愁。
在吴溇村,“晒冬”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份乡愁,一种文化传承。它凝聚了村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吴溇村用“晒冬”这面镜子,映照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