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季,警惕病毒性肺炎
甲流高发季,警惕病毒性肺炎
随着冬季的到来,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甲流”)进入高发期,全国多地出现甲流疫情。根据最新疫情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达166917例,其中99%以上为甲型流感,且以H1N1亚型为主。专家提醒,甲流不仅会引起发热、咳嗽等常见症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需高度警惕。
甲流与病毒性肺炎:症状与危害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7天内出现,平均为2-4天。主要症状包括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疲倦乏力、食欲下降、咳嗽(干咳或有痰)、咽痛、鼻塞、流涕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病毒性肺炎是甲流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毒性肺炎可导致肺泡和肺间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出现病毒性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构筑健康防线
面对甲流高发态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护建议:
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法。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在流感季节开始之前,一般建议9月、10月就进行接种。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甲流的关键。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接触口鼻前或外出活动后。避免接触已患病的人,特别是在他们咳嗽或打喷嚏时。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使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家庭成员中如有甲流患者,建议单独居住,减少与他人接触,使用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餐具,床品、贴身衣服开水洗烫后放太阳下暴晒。
增强免疫力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儿童应保证规律作息,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老年人
老年人是甲流的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如有感染,应做好隔离措施,减少与老人的接触。注意观察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
6月龄以上儿童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无法接种疫苗,可通过家庭成员接种形成“家庭保护圈”。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儿童活动后、进食前要洗手,还要勤剪指甲,防止病菌“乘虚而入”。
孕妇
孕妇感染甲流后容易发展为重症,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患病的人。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语
甲流高发季,病毒性肺炎的威胁不容忽视。通过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甲流及其并发症。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更需要加强防护,密切关注健康状况。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甲流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