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与老子著《道德经》
“紫气东来”与老子著《道德经》
“紫气东来”这句成语,源自汉朝人刘向的《列仙传》,讲述了老子西游时,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果见老子乘青牛而过的典故。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智慧,更与道家文化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朝人刘向在《列仙传》中写道:“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紫气东来”这句成语就出典于此。
此处所说的“关”是指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市,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周,修置于秦,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从时间意义上堪称“天下第一关”。历史上著名的“出谷会师”“六国伐秦”“秦汉争关”“虢公败戎”“西原大战”等战争发生在这里,许多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函谷关乃“崤函之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它之所以固若金汤,是因为占据天险的优势,因地势而建,在谷口低处设有关卡,进可攻退可守。
“紫气东来”就是紫气自东而来。比喻祥瑞降临。正是由于它的美好含义,所以在中国民间,当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它作为春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人们希望紫气带来吉祥、带来财富,带来好运。
看见紫气东来的人,便是尹喜,周朝人,是函谷关的关令,善观天象。相传一日,他站在关楼上凝望,忽见东方紫气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认为定是有圣人路过此处。(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果然,不久后,一位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路过关隘,这位老者就是老子。
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朝局动荡混乱,战火不断,老子已然察觉到周王朝衰败的气息,便辞了官,骑青牛,从战乱纷争的关东一带,一路西行前往战乱较少的关西一带,寻找他心中的理想家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途中就经过连接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的必经之道函谷关。
老子骑青牛而至,准备出关之时,尹喜前来拜见,说:“先生即将隐去,何不为我著书立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便把老子留在了函谷关。老子遂著《道德经》五千言。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被视为我国哲学园林中的瑰宝。
写完文章后的老子终究出关而去,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灵宝函谷关,也因老子《道德经》成为“道家之源”,天下闻名。
函谷关与紫气东来这一寓意美好的成语
有着不解之缘
而千百年来
函谷关一直伫立于此
静待贵客临门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中路14号 邮编:472000
电话:0398-2169001 投诉电话:0398-2169000
官方网站 http://wglj.smx.gov.cn
投稿邮箱 smx669988@163.com
本文原文来自三门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