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共享屏幕诈骗盯上学生群体,这些套路要当心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3: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共享屏幕诈骗盯上学生群体,这些套路要当心

近期,深圳市发生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共享屏幕诈骗案件,受害者基本是中学生,年龄在12岁至18岁之间,起因都是在网络上进行购买或销售行为遭遇诈骗。这类诈骗案件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对网络安全和青少年保护的关注。

共享屏幕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它利用了现代人对网络工具的依赖和对隐私保护的忽视。这种诈骗方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01

共享屏幕诈骗的手法和套路

共享屏幕诈骗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1. 伪装身份,获取信任: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客服等身份,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受害者实施精准诈骗。他们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聊天工具与受害者取得联系,以各种理由(如账户异常、涉嫌洗钱、商品质量问题等)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2. 诱导下载共享屏幕软件:在获取受害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其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如Zoom、Teams、腾讯会议、QQ、钉钉等。这些软件通常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但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发送不明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诱导受害者下载。

  3. 开启共享屏幕,窃取信息:诈骗分子会以指导操作、核实信息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屏幕共享开启,受害者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的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都会同步显示到诈骗分子的设备上。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迅速盗取受害者的钱财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02

共享屏幕诈骗案例分析

  1. 假冒客服诈骗案例:常州的小王收到一条某借贷平台“客服”发来的短信,声称其账户活跃度过低,将要收取600元/月的绑卡保护管理费。小王在对方要求下开启了“共享屏幕”功能,并按照步骤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信息进行解绑。然而,下班回到家后小王才发现卡里的两万余元全部被盗刷。

  2. 投资指导诈骗案例:天津的一位大爷自学炒股,网上的炒股“老师”异常热情,非要“手把手”进行指导,指引其下载聊天软件,并一步一步指导如何打开“共享屏幕”功能。所幸反诈中心监测到相关情况,民警及时上门进行劝阻,才化解了风险。

  3. 航班赔偿诈骗案例: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声称其航班因故取消,需进行赔偿。在“客服”的引导下,他逐一打开了手机银行APP,并输入了账号、密码及收到的验证码。不久,“客服”表示赔偿流程已完成,李先生很快会收到赔款。然而,挂断电话后,李先生却收到了银行扣款通知,账户内数万元被转走。

03

如何防范共享屏幕诈骗

面对这种新型诈骗手法,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 保持警惕:当陌生人要求你下载某个软件或打开某个链接进行“共享屏幕”时,请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2. 核实身份:在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3. 拒绝共享: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要求你开启“共享屏幕”,都要坚决拒绝。记住,一旦开启屏幕共享,你的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都可能暴露给对方。

  4. 及时报警:如遇到可疑情况或发现自己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共享屏幕诈骗虽然手法新颖,但其本质仍然是通过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诱导受害者透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因此,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是预防此类诈骗的关键。同时,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