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火麻仁:传统与现代功效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2: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火麻仁:传统与现代功效详解

火麻仁,又称麻子仁、火麻、麻子等,是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生用,用时打碎。火麻仁性平、味甘,具有多种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传统功效

1. 润燥

火麻仁的润燥功效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记载。《药品化义》指出火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并认为其能有效治疗老年人因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等导致的大肠气结便闭。其润燥之效,不仅能润滑肠道,还能从根本上解决燥结之症。与紫菀、杏仁合用,润肺滋肠,协同作用更显其润燥之功。

《本草述钩元》则从更深层次阐述火麻仁的润燥机理。文中称其“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认为其能治疗大肠风燥,并非泛泛的润泽,而是通过其脂润之性,除却燥邪,达到“宣至阴之化”的效果,这说明其润燥作用,更偏向于调节阴阳平衡。

《本草思辨录》则将火麻仁润燥功效与临床应用结合,指出其在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便秘中,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并能与其它药物配合,解决脾胃积滞,从而达到润燥通便的目的。此处在强调火麻仁润燥的整调理作用,而非仅限于肠道。

2. 降气

火麻仁的“降气”功效并非直接作用于肺气,而是通过润肠通便、调理脏腑气机间接实现。古代医籍对降气作用的阐述,多从其润泽、通利之性入手,而非直接宣降肺气。《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补中益气”,看似与降气无关,但需结合其他典籍理解。《药品化义》指出火麻仁“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认为其润泽肠道,消除燥热,从而解决便秘,这也是一种间接的降气方式。 肠道通畅,气机得以运行,便能缓解因气机阻滞引起的诸多不适。

《本草述钩元》更进一步说明火麻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其润燥通便的功效,实际上化解了血中风燥,改善了气血运行,间接达到降气的效果。这与现代医学中肠道菌群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草思辨录》则从脾胃入手,说明麻仁丸治的是脾受胃强之累而导致的气机阻滞。火麻仁能滋养脾阴,化解脾胃燥气,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气机的顺畅运行,此处的“降气”并非直接作用于肺,而是调理脾胃,间接影响全身气机的运行。

3. 润肺

火麻仁的润肺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多有记载,其润肺机理,根据古代医家论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疗本草》明确指出火麻仁“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直接点明其润肺功效。其机理可能与火麻仁的滋润特性有关,正如《本草述钩元》所言,“麻子仁……以其脂润而除燥”,这份滋润之性,不仅能润肠通便,更能滋润肺脏,缓解肺燥。

其次,肺与大肠相表里,《药品化义》中提到,火麻仁能润肠,并与紫菀、杏仁配合,润肺利大肠,说明润肺与润肠存在密切联系。 肠道通畅,则肺气得以宣降,不会因肠道积滞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此外,一些医籍更深入地阐述了火麻仁润肺的间接作用。《本草思辨录》指出,麻仁丸的应用,着眼于调理脾胃,因为脾胃失调会影响肺的运作。“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因此,麻仁通过滋润脾胃,间接地促进肺气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润肺之效。这也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思想,五脏之间相互影响,调和一脏,可惠及其它脏腑。

4. 清热利尿

火麻仁的清热利尿功效并非其主要作用,但从多部古代医籍中,仍可窥见其相关记载。并非所有典籍都直接提及“清热利尿”,而是通过其润肠通便、调理气血等作用,间接体现其对某些热证、水肿的缓解作用。《名医别录》中提到火麻仁“逐水,利小便”,是最直接的佐证。这说明古人已注意到其利尿作用,并用于治疗水肿相关病症。但需注意,此处的“逐水”并非单纯指利尿,更可能指其通利水道,排除体内积滞水分的能力。

《药性论》则记载火麻仁可治疗“热淋”,热淋为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伴有尿频、尿痛、尿涩等。火麻仁在此处发挥清热利尿作用,缓解尿路炎症。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典籍更侧重火麻仁润肠通便的功效。例如《药品化义》强调其润肠通便,改善老年人及产后妇女便秘。而《本草述钩元》认为其能治疗大肠风燥,这也与体内热邪导致津液不足、大肠干燥有关。 《本草思辨录》中虽未直接提及清热利尿,但其论述麻仁在治疗脾胃失调、便秘的过程中,通过滋阴润燥,间接地有助于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而缓解部分因热邪或气滞导致的水肿。

5. 活血化瘀

火麻仁的活血化瘀功效并非其主要作用,但从多部古代医籍中,我们可以窥见其间的关联。 并非所有典籍都直接提及“活血化瘀”此词,但其所述功效,可推导出其间的联系。《名医别录》记载火麻仁“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其中“破积血”、“复血脉”直接点明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产后瘀血阻滞,正是火麻仁可以发挥作用的病症。 《分类草药性》更明确指出其“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这与活血化瘀的功效完全吻合。

然而,火麻仁的活血化瘀并非直接作用于瘀血,而是通过润肠通便、滋阴润燥等作用间接实现。 《药品化义》指出火麻仁“润肠”,老年人或产后妇女血瘀多伴有肠燥便秘,火麻仁润肠通便,则瘀血得以排出,气血得以运行。 《本草述钩元》则认为火麻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其润燥之功,能改善血瘀的根本原因—血虚、血燥,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本草思辨录》中提到麻仁丸的组方,说明麻仁并非单独作用于活血化瘀,而是与其它药物配合,协同作用,以缓解脾胃之困,疏通气机,从而改善瘀血的症。 例如,芍药能破血,与麻仁共同作用,使得瘀血得以消除。

6. 利水渗湿

火麻仁的利水渗湿功效并非其主要作用,但从多部古代医籍中,我们仍能窥见其相关记载,并从不同角度理解其机理。《名医别录》明确指出火麻仁“逐水,利小便”,直接点明其利水作用。 《本草拾遗》亦记载其“利小便”,并提及治疗风痹,这暗示其利水可能与疏通经络、排除体内湿邪有关。 湿邪阻滞,往往会导致水液代谢异常,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而火麻仁的利水作用,正是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水液代谢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然而,需注意的是,火麻仁的利水作用并非其主要功效,多数古籍更强调其润肠通便的作用。例如,《药品化义》认为火麻仁“能润肠”,并指出其适用于老年人、产妇等因气血不足导致大肠气结、便秘的情况。 《本草述钩元》则从气血角度分析,认为火麻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其润燥通便的功效,有助于改善体内气机运行,从而间接地促进水液代谢。 《本草思辨录》更进一步指出,在张仲景的麻仁丸方中,火麻仁与其它药物配伍,通过滋阴润燥,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间接地改善了水液的运行。

7. 瀉下

火麻仁的瀉下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並非單純的峻下,而是藉由潤腸通便來達到目的。《藥品化義》認為火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閉」,其瀉下作用主要針對因腸燥便祕導致的大便不通,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血枯、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復等導致的大腸氣滯。此書更指出,火麻仁的潤腸作用並非強力攻下,而是溫和地滋潤腸道,配合其他藥物如紫菀、杏仁,共同調理肺氣與腸道,使大便自然通暢。

《本草述鉤元》則從更深層次闡述火麻仁的瀉下機制,指出其「非血藥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氣而有行氣之用」,認為它能化解血中風燥,而非一般意義上的祛風。其潤燥之力來自於「至陽而宣至陰之化」,說明其潤滑作用並非單純的油脂潤滑,而是更為深層的陰陽調節。

《本草思辨錄》則將火麻仁的運用置於張仲景的麻仁丸方劑中分析,認為其能入脾滋陰、化燥,緩解脾胃失調導致的便祕。 此書強調麻仁「柔中有剛」,能舒緩脾胃之氣,並非強力攻破,而是以溫和之法逐步改善便祕。

现代功效

1. 润肠通便

火麻仁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润滑肠道,促进排便。此外,火麻仁还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火麻仁的润肠通便功效,主要归功于其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α-亚麻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宿便。此外,火麻仁还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润滑肠道,防止便秘。火麻仁的润肠通便功效,非常适合便秘患者食用。便秘患者可以每天食用火麻仁,以缓解便秘症状。

2. 抗氧化

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粗提物、精提物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随剂量呈量效关系。火麻仁油能提升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之SOD、GSH-Px活性,并减少MDA,增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此外,在大鼠或鵪鶉的衰老模型中能改善血清总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3. 改善大脑功能

火麻仁提取物能增强大脑学习记忆功能,激活钙调节神经磷酸酶,强化情感学习可塑性和记忆形成,提高大脑乙酰胆碱水平,抑制老年痴呆进程。火麻仁含有大麻素,能与大脑中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具有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大麻素可以增强大脑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它还能降低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更新率,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

4. 抗炎

火麻仁性平,味甘,有抗炎、镇痛、镇静之效。研究表明,火麻仁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和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又能减少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示火麻仁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5. 降血脂

火麻仁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降低血脂。此外,火麻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 抗溃疡作用

古文记载:“火麻仁,味甘、性微寒,归脾、肾经,有养阴润燥、补血益精、滑肠通便之效。”火麻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研究表明,火麻仁提取物能抑制盐酸、吲哚美辛-乙醇、水浸应激性等多种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火麻仁提取物还能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修复胃黏膜损伤,并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起到抗溃疡的作用。

7. 提升免疫力

火麻仁具抗疲劳和免疫调节功效。火麻仁蛋白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值,增加肝糖原含量和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强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性变态反应和Mф吞噬能力,提高抗体生成数和半数溶血值。说明麻仁蛋白具有增强抗疲劳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提升免疫力。

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

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 发芽为毒品:火麻仁为大麻种子,发芽后含有精神活性物质,属毒品。

  2. 忌讳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火麻仁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3. 损血滑精:《食性本草》指出多食火麻仁会损伤血脉,滑精气,女性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带疾。

  4. 肠滑忌食:《本草从新》强调,肠胃滑动者不宜食用火麻仁。

  5. 过敏体质:对芝麻、花生等类似食物过敏者,可能会对火麻仁产生过敏反应。

  6. 消化不良:火麻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过量食用易刺激肠胃,建议消化不良者少食或避免食用。

  7. 痛风、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火麻仁中的核黄素和嘌呤会增加尿酸生成,不宜食用。

  8. 孕妇:火麻仁中的腺苷等成分对胎儿有不利影响,孕妇应避免或少食。

  9. 肝功能不良:火麻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过量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建议少食或避免食用。

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前列腺炎、糖尿病、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及输尿管结石、痢疾、志贺杆菌病、阿米巴病、丹毒、肾丝球肾炎、肾盂肾炎、尿道脓伤、全身性水肿、小便疼痛、月经不调、脑中风、胃及十二指肠炎、胃溃疡、皮肤瘙痒、皮肤干燥、游泳损伤、气喘、动脉腹痛、动脉粥样硬化、疼痛、虚弱。

化学成分

胡芦巴碱(Trigonelline)、L-右旋异亮氨酸三甲铵乙内酯(L-(+)-isoleucine betaine)、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玉蜀黍嘌呤(Zeatin)、脂肪油(Fatty oil)。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