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后世修炼之路的道家养生宝典(附·行内功图)
点亮后世修炼之路的道家养生宝典(附·行内功图)
《寿世传真》是清代道家学者徐文弼的养生修炼指南,融合了道家传统的修炼理论与个人实践体悟。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道家修炼的核心要义,为后世修炼者提供了一盏明灯。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修炼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道家先贤通过不断的实践与体悟,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修炼典籍,其中清代徐文弼所著的《寿世传真》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道家养生与修炼指南。
徐文弼,清代道家学者,生平不详,但从其著作《寿世传真》中可窥见其深厚的道家功底与养生智慧。《寿世传真》一书,不仅融合了道家传统的修炼理论,更结合了作者自身的修炼实践与体悟,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道家养生修炼体系。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道家修炼的核心要义,为后世修炼者提供了一盏明灯。
《寿世传真》强调修炼与养生的紧密结合。徐文弼认为,修炼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追求,更是身体上的实践。他提倡通过日常的饮食起居、呼吸吐纳、运动按摩等方式来调养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修炼与养生相统一的理念,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修炼方法上,《寿世传真》提倡内外兼修。内修主要指心性的修炼,包括静心、寡欲、守柔不争等;外修则是指身体的锻炼,如导引、按摩、服气等。徐文弼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境界。
道家修炼讲究顺应自然,《寿世传真》也不例外。徐文弼强调修炼者要顺应天地之气,遵循阴阳五行之理,不可逆天而行。他提倡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修炼方法,体现了道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灵活修炼观。
静坐养心法
《寿世传真》中详细介绍了静坐养心的方法。徐文弼认为,静坐可以澄心静虑,培养元气,是修炼的重要一环。他详细阐述了静坐的姿势、呼吸、意念等要点,并强调了静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修炼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静坐养心指南。
动功健体法
除了静坐养心外,《寿世传真》还介绍了多种动功健体方法。这些动功包括导引、按摩、拳术等,旨在通过身体的运动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体魄。徐文弼对这些动功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解析,使修炼者能够迅速掌握其要领。
饮食调养法
在道家修炼中,饮食调养同样重要。《寿世传真》中,徐文弼详细阐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食饮有节”的养生原则。他介绍了多种具有养生功效的食物与药膳,并强调了饮食的禁忌与注意事项,为修炼者的日常饮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寿世传真》作为清代道家修炼的重要典籍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道家修炼的理论体系,更为广大修炼者提供了一套实用而有效的修炼方法。徐文弼的修炼智慧与养生理念,至今仍然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与养生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寿世传真》是清代道家学者徐文弼的一部宝贵著作,它凝聚了作者深厚的道家功底与养生智慧。通过深入剖析该书所蕴含的道家修炼理念与实践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与养生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行内功图
每天半夜或者中午两点,首先要让心静下来,神也要放松。然后脱去紧身的衣服,盘腿坐好,身体要直,两手握在一起,眼睛闭上,嘴巴也闭上。接下来要集中精神,眼睛虽然闭着,但要像在看身体内部一样。然后上下牙齿轻轻碰36下,舌头抵住上颚。等嘴里开始有津液生出时,就鼓漱满口,然后有声地咽下去。咽的时候,要想象着眼睛看着津液直接送到肚脐下一寸三分的丹田里。
接着再用心想,用眼睛看,感觉丹田里好像有热气。然后像要忍住大便那样轻轻地,把热气运到尾闾(就是脊椎尾骨下端那个地方)。再从尾闾升到两肾之间,然后从肾间、脊背、双关升到天柱,再从天柱、玉枕升到头顶的泥丸宫。在泥丸宫停一下,再用舌头抵住上颚,然后从神庭降下到鹊桥、重楼、绛宫、黄庭、气穴(就是肚脐周围),再下到丹田。这样算一次,然后再做两次,一共三次。
之后,再调息、叩齿、咽津。静坐一会儿,用两手的拇指背擦热后拭目,然后慢慢睁开眼睛。最后按摩一下全身,收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