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局,金华火腿推出冰淇淋等新品谋求转型
创新破局,金华火腿推出冰淇淋等新品谋求转型
凛冬时节,浙江金华古子城保宁门前,一场特殊的仪式正在举行。随着一声声浑厚的鼓声,12位火腿技师同时动手,按照“头盐上滚盐,大盐雪花飞,三盐四盐扣骨头,五六盐保签头”的老底子口诀,展示着金华火腿的传统腌制技艺。这是金华火腿行业首次举行的祭祖大典,不仅是一场肃穆的仪式,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国火腿第一股”的金字火腿,不仅是这场仪式的参与者,更是金华火腿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近年来,这家有着近30年历史的火腿企业,正以令人惊喜的方式,让这道千年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传统到创新:火腿也能“潮”起来
“火腿还能做成冰淇淋?”当这个想法第一次被提出时,连从业40余年的马晓钟都感到惊讶。这位60岁的老师傅,自小在火腿加工厂摸爬滚打,如今已是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而提出这个创意的,是一群90后的年轻人。
“年轻人最懂年轻人。”马晓钟意识到,要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必须倾听年轻人的声音。于是,他力邀各大名校食品专业高材生加盟,组建了一支由10余名食品专业毕业的同事构成的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火腿冰淇淋终于从一个大胆的构想变成了现实。这款融合了咸鲜与香甜的创新产品,不仅保留了火腿的醇厚风味,还带来了冰淇淋的清爽口感,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火腿冰淇淋只是开始。金字火腿还推出了火腿饼干、火腿小饼、火腿罐头等一系列新产品,让火腿从餐桌上的配角变成了零食界的明星。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保留了火腿的传统风味,还通过现代工艺提升了口感和便利性,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传统美食的现代挑战
然而,创新的背后,是金华火腿产业面临的严峻现实。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金华火腿年产量始终徘徊在350万至400万条之间,市场份额被国内外竞争对手不断蚕食。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意大利帕尔马火腿等国际品牌,以及云南宣威火腿等国内竞争者,都在快速崛起。
“金华火腿坚持创新、从未躺平,该拿的荣誉都拿了。产品需求的天花板究竟该如何打破?”这是马晓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金华火腿要突破瓶颈,必须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
从“硬通货”到“新国潮”
历史上,金华火腿曾是中国人情往来中的“硬通货”,其地位堪比茅台酒。1936年,鲁迅曾托金华人冯雪峰给陕北苏区的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送过金华火腿。电视剧《繁花》中,“小宁波”拿着金华火腿跳黄浦江的场景,更是成为经典。
如今,金华火腿正努力重现昔日辉煌。金华市推出了“双十条”政策,计划到2030年实现火腿产量突破600万条,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金字火腿等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多元化,推动金华火腿从“传统特产”向“新国潮”转型。
未来可期:“一腿顶十茅”的新诠释
“一腿顶十茅”,这个曾经形容金华火腿价值的典故,或许将在新时代获得新的诠释。随着金华火腿产业的转型升级,这道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美食,正以更加多元、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从传统腌制到现代创新,金华火腿的故事,是中国传统美食在新时代谋求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马晓钟所说:“我们要搭上快消品的快车,在新的时代需求中求创新。”这不仅是金华火腿的未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