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娜风再袭,加州山火何时休?
圣安娜风再袭,加州山火何时休?
2025年1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突发山火,火势在大风助推下迅速蔓延,洛杉矶这座美国第二大城市陷入“火海”。截至1月9日,这场山火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数万栋房屋被毁,超过10万人被迫疏散。这场灾难不仅让当地居民流离失所,也让全球为之震惊。
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被称为“魔鬼之风”的圣塔安娜风(Santa Ana winds)。圣塔安娜风是加州南部秋冬季节常见的干热风,具有风力强劲、温暖干燥的特点,极易引发山火。在气象学上,圣塔安娜风是一种焚风效应:气流在翻越山脉时,由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快速升温,变得干燥。这种现象在加州南部尤为显著,因为气流需要翻越多个山脉,包括海岸山岭和内华达山脉,最终经过莫哈维沙漠,到达洛杉矶地区时变得格外干燥,极易引发山火。
此次山火与拉尼娜现象也存在联系。2024年下半年,洛杉矶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为干旱的时期之一:从5月6日~12月31日,洛杉矶市中心降雨量仅仅只有4.06mm,是历史第二干旱的时期。拉尼娜导致太平洋东海岸出现寒冷水层,进而通过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机制影响到北美地区的气候。遥相关是一种特殊的大气现象,在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机制或大气桥机制作用下,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地也有在气候要素上达到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在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机制作用下,北美西部受到持续的西北气流影响,西风带的梯度风加强,导致中高纬度地区温暖湿润的太平洋海风进入山区后在迎风坡下雨,移动到低纬度地区则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加剧当地的气候干燥程度。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山火频发的重要原因。南加州能源供应商爱迪生国际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 Inc.)遭到起诉,被指控其电力设备是引发洛杉矶山火灾难的元凶之一。该公司的一座输电线塔被指为伊顿峡谷大火的起火点。虽然公司否认存在电气问题,但电力设施老化和维护不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隐患。此外,加州在防火预防上的投入严重不足,70%的预算用于灾后扑救,而预防工作仅占不到30%。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消防部门难以有效应对大型山火。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加州的应对措施显得捉襟见肘。消防部门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甚至连消防栓都缺乏水源。加州南部的水资源虽然充足,但由于城市供水系统设计缺陷,在山火导致用水量激增后,消防部门无法将水泵入城市的管道网络。更令人震惊的是,洛杉矶本地的一座大型水库自2024年2月起就因维修而关闭,山火发生时水库里没有水,这无异于“打仗时弹药库是空的”。
值得借鉴的是,中国在山火预防和应对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中国70%的防火预算用于预防工作,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火灾热点,提前部署灭火剂无人机。在云南、青海等山火高危地区,每年都会组织山火培训教育,即使是农民野外用火也需要报备。相比之下,加州84%的山火都是人为活动引发的,这说明在防火意识和管理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在山火发生时,应立即关注官方警报系统,如FEMA和NOAA天气广播,及时了解动态和疏散指令。保护房屋的关键措施包括关闭所有门窗,移除房屋周围的易燃物,并准备好水源。同时,建议准备一个应急包,内含重要文件、充电器、手电筒、急救药品、食物和水,以及宠物用品。一旦收到官方疏散命令,应立即行动,并确定至少两条安全撤离路线。在空气质量恶劣时,应使用空气净化器,并在外出时佩戴N95口罩。
这场灾难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加州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山火,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面对这样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