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伴我同行”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安全知识,伴我同行”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贾家社工站持续探索青少年群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根据社工的日常巡访摸查,梳理学生参加社区社会实践的反馈意见中,社工发现学校学生对社会如何运转了解不多,对生命缺少敬畏之心,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所学安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环境,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为回应需求,贾家社工站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小组,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增强儿童安全风险意识,防范事故发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保障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安全教育,提升儿童的责任感,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安全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指的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别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模仿别人的行为来改变并发展自身。在过程中,诫例性榜样的力量不可或缺,所谓诫例性榜样,就是采用亚于描述与具体形象相结合的方式表现某些具有典型特点的行为方式,以告诫社会成员去学习或者借鉴。
人格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即人在成长时所获得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他们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注意、保持、再生和增强。
小组目标
1.搭建交流互助平台,促进学生成长。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小组活动计划
第一节:安全教育,你我初识
1.活动目标
(1)促进成员相互认识;
(2)协助组员明确小组目标、形式、内容等;
(3)制定小组契约。
2.活动内容
(1)让小组成员自行介绍,互相了解;
(2)珠行万里”游戏,随机分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完成游戏;
(3)组员间进行讨论,制订活动规则,形成小组契约并愿意去遵守。
第二节:“童”行消防,感恩“蓝焰"
1.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如火警报警、灭火器的使用等;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1)首先开始内务展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2)由消防员进行灭火器使用教学;
(3)由消防员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相关器材的使用方法;
(4)让学生亲生体验消防服,感受消防风采。
第三节:反诈“童”行,别样“警”彩
1.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知晓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2)满足学生们对于警营文化的认知需求。
2.活动内容
(1)参观工作环境;
(2)参观接案工作室;
(3)防诈知识的宣讲;
(4)参观指挥室和办案区。
第四节:强身健体,防暴自卫
1.活动目标
(1)了解强身健体的基础常识;
(2)增强身体素质;
(3)学会对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提升自我防护技能。
2.活动内容
(1)参观场馆环境;
(2)参观老师的实践操作;
(3)老师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实际体验。
第五节:平安共享,交通先行
1.活动目标
(1)加深学生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2)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安全文明出行。
2.活动内容
(1)介绍交通警察的日常工作;
(2)了解面临交通事故如何报警及基础逃生技能;
(3)学习交通道路各类安全标识。
第六节:法润少年,护航成长
1.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2)让学生们认识到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
(3)进入活动结束期,对活动进行评估,处理分离情绪。
2.活动内容
(1)参观司法所工作环境,了解各个部门的功能;
(2)体验庄严肃穆的宣告过程,真实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
(3)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向同学们讲述校园欺凌的定义,表现,危害及影响。
至此最后一节小组活动,总结回顾小组六节活动内容,对活动进行评估,处理分离情绪,社工以接纳和支持的态度帮助组员处理好离别情绪,鼓励组员,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小组评估
社工观察评估组员通过观察小组活动社工和组员在整个小组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表现,组员分享自己对每节小组内容的想法,了解组员的安全意识和是否有所提高,以及翻阅小组工作计划、小组过程记录、总结记录、书面评估表等做出小组工作评估总结报告如下:
出席情况
出席情况表表明,整体活动组员出席度较高。
活动满意度情况
通过小组成员对满意度评估表的填写,综合数据,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为100%。
1.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设置较为满意,非常喜欢进行这种实践类的小组活动。
2.小组活动对组员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的作用明显。
3.平台在组员之间起到了良好的互助交流作用,帮助组员增强了社会支持。
4.组员对社工的工作很满意,希望下次能继续参与活动。
满意度评估结果表明:参与者对本次活动的安排及内容比较满意,同辈群体之间互动性增加,基本达成活动预期目标。
目标达成情况
1.搭建了交流互助平台,促进学生成长
小组为组员搭建社会实践交流互助平台,通过走进派出所、跆拳道馆、消防队、社工站、司法所等实地参观交流,让组员现场倾听、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方式来认识和学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使组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树立了安全示范效应。这个小组的学习之旅将成为小组成员儿童时期的重要回忆。
2.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了安全实践操作能力
小组活动中安全知识宣传讲解,让组员记住了大部分相关安全知识、防拐防骗的小技巧。活动中实践操作演练提升了组员安全实践操作能力,如跆拳道馆的实操演练教练教授了同学们一些简单的跆拳道动作和实战自卫术,消防队消防员叔叔让组员亲自操作学习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总结与反思
链接社会资源,走出小组活动室,创新小组活动方法,打破传统知识授课模式
此次“安全知识,伴我同行”儿童安全教育小组,将本土相同需求的组员凝聚在一起,链接社会资源带领组员走出校门、走出活动室,走进派出所、跆拳道馆、消防队、社工站、司法所等相关单位实地参观交流,让组员现场倾听、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方式来认识和学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使组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树立了安全示范效应,对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社工专业服务促进小组活动健康开展
1.小组活动设计中,社工结合了理论、实践、游戏等不同形式方式丰富小组活动内容,多方面促进目标达成。
2.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工合理利用小组工作技巧,包括沟通与互动技巧、小组讨论技巧等,以及引导、反馈、鼓励等沟通技巧促进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在活动的开始阶段,考虑到儿童的身心情况,通过游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参与的活动积极性,同时关注组员的参与情况,如果有遇到困难的组员及时提供帮助,提升组员的参与热情。社工在活动中还注重对组员自我潜能的挖掘和激发,促成组员的自我成长。
小组活动反思
通过出席情况表可以看出,最后两节小组活动因儿童临时原因出席率较低,社工需反思如何更好地安排好活动时间,提高小组活动出席率。
游戏带领是小组活动的必备技能
如何成为带领游戏的高手?
对近200游戏的梳理
满足了一线社会工作者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