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榕寺探秘:广州佛教文化的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0: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榕寺探秘:广州佛教文化的瑰宝

六榕寺,这座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的历史名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作为广州四大古刹之一,六榕寺历经1400余年的沧桑变迁,见证了羊城的历史发展,也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传统。

01

历史溯源:从宝庄严寺到六榕寺

六榕寺的建寺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据史料记载,梁武帝为供奉其母舅昙裕法师从印度求得的佛舍利子,特诏令在此地修建宝庄严寺。寺内建有一座木构宝庄严寺舍利塔,成为当时广州的重要佛教地标。

南汉时期,刘氏宗女出家为尼,寺院改名为长寿寺。宋端拱二年(989年),寺院重修后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年),重建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改名为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从海南北归,路经广州,寓于天庆观,到净慧寺游览,僧人道琮请他为寺题字,作为大诗人、大文学家和书法家的苏东坡,见寺内有古榕六株,绿荫如盖,欣然书下“六榕”二字。因此,寺庙名声远扬。到明永乐九年(1411),该寺改称为六榕寺。现在,寺门悬挂着东坡手迹“六榕”二字,字为楷体,厚重雍容。寺门对联云:“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

02

文化瑰宝:花塔的建筑艺术与文物价值

六榕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当属花塔,又称六榕塔或千佛塔。这座始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的古塔,高57.6米,八角九级,内部结构精巧,外观华丽壮观。塔身色彩斑斓,故称“花塔”。其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九级,内有17层,高57.6米。除斗拱及楼层用木制外,塔身多用砖砌筑。从砖络、塔形以及阑额上施普柏枋、用圆栌斗等方面来看,塔身保存了宋代风貌。首层副阶以及各层琉璃瓦檐则为晚清重修时的式样,出檐较浅。1980年,将二层以上的木栏杆,按宋式斗子蜀柱勾栏修复。楼梯作穿塔壁绕平座式。登塔临眺,可一览羊城秀色。

花塔的塔刹铜柱铸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重逾5吨,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像和云彩缭绕的天宫宝塔图。千佛铜柱连同塔顶上的金色火焰宝珠、双龙珠、九霄盘、覆盘和8根铁链等整串构件,重逾5吨。数百年来,花塔一直是羊城最显眼的“地标”之一。

塔南保存了由宋至清的碑记十余方,记录了寺的历史沿革。其中,《证道歌碑》刻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是寺内现存最早的碑石,相传为僧人玄觉所撰,苏轼手书。《重修广州净慧寺塔碑记》等碑刻,详细记载了历代修缮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03

佛教文化:禅宗道场的传承

六榕寺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为广州四大丛林,是岭南地区重要的禅宗道场。寺内六祖堂中供奉着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铸造的六祖铜像,重达1000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大雄宝殿内的三尊巨型佛像和观音殿内的巨型观音像,原系康熙二年(1663年)铸造的大佛寺铜像,后于“文革”期间被拆卸,1976年移至本寺修复。

“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生动概括了六榕寺在广州佛教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作为禅宗重要道场,六榕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也是岭南地区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04

现代传承:文化活动与公益事业

进入现代社会,六榕寺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发挥其文化价值。自2018年12月27日起,六榕寺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市民和游客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寺内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禅修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每年农历小年,六榕寺都会举办盛大的祈福大典,包括诵经、禅唱、绕塔徒步、更换福牌等仪式,不仅为国人祈福,也祈愿世界和平。新春期间,老广州人有到六榕寺“挂福牌”的传统习俗,只需捐助50元功德善款,即可获得专属福牌,写上对亲友的祝福,挂在花塔下接受千年古刹的香火加持。此外,寺内还会免费赠送“福”字,将这份美好的祝愿带回家。

05

游览体验:交通与开放时间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交通便利。游客可搭乘地铁一号线或二号线至公园前站,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开放时间为每日8:00至16:30,免费参观。

六榕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更是一处充满生机的文化瑰宝。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六榕寺都是不容错过的一站。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来访者,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