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泰山:世界遗产的自然与文化奇迹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9: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泰山:世界遗产的自然与文化奇迹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首,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50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泰山不仅见证了历代帝王的封禅仪式,还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珍贵的诗文和碑刻。无论是泰山的日出、云海,还是其丰富的历史遗迹,都让这座“天下第一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01

泰山的自然景观与地质特色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泰山形成阶段。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02

泰山的历史文化价值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一项重要仪式,象征着皇权的神圣性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泰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下五岳之首,是权力和神圣的象征。因此,历代帝王选择泰山作为封禅的地点,不仅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尊崇,更因为泰山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封禅泰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史记》记载,上古时期的帝王如黄帝、舜等都曾登临泰山进行祭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泰山封禅已成为各国君主展示国力和祈求天命的重要手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将封禅泰山作为彰显其功绩和政治正统性的举措。

泰山之所以成为封禅的首选地,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密不可分。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壮丽,更是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中,泰山象征着稳定和坚固,是天地之间的桥梁,连接着人间与天界。因此,帝王通过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意味着他能够获得天意的认可,从而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

此外,泰山的地理位置也为其成为封禅地提供了条件。泰山位于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易于集结人力物力,这使得封禅仪式的规模和影响力得以最大化。同时,泰山的自然景观也适合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其山顶平坦,可以容纳大量人员和设施。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泰山之巅有石刻众多,其中五岳独尊、昂头天外,已经成为泰山的象征,也是最能代表泰山之雄的语言。(人民币五元钱背后的景,即是该景。)泰山石刻作品,是泰山之上的一大人文景观,陡峻的山石之上,矗立着数百座大大小小的碑刻作品。全部都是历代文客所留笔迹,其数量之多、品质之精,冠绝古今中外名山,成为了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佳地。数量繁多、内容各异的泰山石刻不仅展示了数千年间泰山文化的繁荣与昌盛,而且从中也反映出中国历史兴衰起伏。泰山石刻历史悠久,延续不断,受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自秦至今,名碑名品,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作品之多,时代承续性之强,书艺之精湛,让泰山石刻堪称一部书法艺术史,而泰山成为一座自然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泰山文化的精髓,在于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古人视泰山为沟通天地的桥梁,通过攀登泰山、祭拜天地,可达与神灵沟通、体悟宇宙真谛之境。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泰山的每一块石刻、每一座庙宇之中,对后世的文化创作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泰山文化亦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精神气质,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志士仁人前来朝拜,留下了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进一步充实了泰山文化的底蕴。

03

泰山的世界遗产保护与现代意义

泰山是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我作为当年泰山“申遗”的参加者和申报文本材料的主要执笔人之一,深深感到泰山的“崇高”和“泰山人”的责任重大……众所周知,中国加入世界公约之后,在推荐的中国首批申遗名单中就有泰山,结果报一(自然遗产)得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放了一个“双响炮”,改变了世界遗产的分类,从此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遗产种类,即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外,增了一个“混合遗产”类别(国内一般称文化与自然或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此后黄山、峨眉山、武夷山在申报世界双遗产时都借鉴了泰山的经验。回顾几十年来,泰山人以泰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为契机,在注重提质增效、践行世界遗产公约、确保世界安全、挖掘遗产价值、文旅融合发展、弘扬泰山精神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包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和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内的全球各界人士的好评。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已初步构建了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泰山模式”。

泰山的各类遗产资源都具有其珍贵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一旦损(破)坏了就很难进行弥补乃至无法弥补。若此,遗产资源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而基础是确保遗产资源安全。这里“安全”二字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首先是确保存在,不能使其毁了(如火灾)、死了(如森林病虫灾);其次是按生存规律使其“活”好,如有着“活文物”之誉的泰山古树名木,要千方百计使其健康长寿,普照寺六朝松的枯死是一个血的教训;三是发挥现代化安全防护设施作用,用科学技术造福泰山遗产资源。遗产资源不仅要存续,而且要发展。怎么发展?我个人的意见是在确保遗产资源安全的前提下,继承和活化利用先人的智慧,结合当下新时代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以古今结合、洋为中用的科学方法,推动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利用。

泰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邃。泰山之“泰”,亨通吉祥,故在先秦时期就有“履而泰,然后安”之说。秦汉以降,历代帝王到这里封禅告祭,文人墨客到这里歌咏抒怀,黎民大众到这里祈福纳祥,泰山积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清康熙年间,泰山普照寺有位法号叫元玉的住持撰写过一则《国泰民安铭》:“愿天下人泰,泰山始是泰;愿天下人安,泰安始是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山不泰。”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称泰山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标识,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中华泰山,国泰民安”八个大字。作为泰山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高扬标识,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泰山自古就是一座精神文化之山,仅就泰山现存的文物古迹而言,现存古建筑22处,登山古盘道3条,摩崖石刻和碑刻1565余处(块),馆藏不可移动文物20848件(套),古籍图书5111部,百年以上的“活文物”(古树名木)1810株。泰山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更展现了泰山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