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泛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2024版抗栓治疗共识发布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6: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泛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2024版抗栓治疗共识发布

泛血管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泛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命质量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本文将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并介绍最新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泛血管疾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泛血管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泛血管疾病包括小、微血管、静脉以及肿瘤、糖尿病和免疫相关的血管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血管性疾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总死亡原因的40%以上,居于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据估计冠状动脉疾病现患人数1100万人,脑血管疾病现患人数1300万人,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泛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

泛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肥胖等。动脉粥样硬化是泛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脂纹、纤维斑块或粥样斑块形成,主要累及大动脉、中动脉,并继发斑块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等病理改变。

泛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泛血管疾病治疗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抗血栓药物,血管腔内介入,以及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等。由于学科的细分,泛血管疾病被分别列入不同的学科,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不同科室分别进行管理。各个学科过度关注局部的病变,而忽视全身系统性血管病变的问题,导致不同学科对同一种疾病的诊治策略产生显著的差异。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缺血风险评估

泛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风险评估包括血管床病变数量、血管病变复杂程度及合并的缺血高危因素。多血管疾病患者应直接视为高缺血风险。单血管疾病(CCS、PAD 或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评估血管病变情况及合并的缺血高危因素情况,如合并相关风险因素可评估为高缺血风险。TIA 患者可应用 ABCD2 评分进行卒中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泛血管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与年龄、出血因素及器官病变相关。

多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

  • CCS合并下肢动脉疾病(LEAD)或颈动脉疾病
  • CCS合并缺血性卒中或TIA
  • LEAD合并缺血性卒中或TIA
  • LEAD合并颈动脉疾病
  • 3个血管床疾病(CCS+LEAD或颈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或TIA)

单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

  • 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
  •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抗栓治疗
  • 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的抗栓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靖,王克强,霍勇,等.泛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科学声明.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1):1041-1046.
  2. Xu S, Ilyas I, Little PJ,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Beyond: From Mechanism to Pharmacotherapies. Pharmacol Rev. 2021 Jul;73(3):924-967. doi: 10.1124/pharmrev.120.000096.
  3.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12) : 906-92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