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从新余大火说起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从新余大火说起
2024年1月24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警钟。
事故调查:违规动火是主因
国家消防救援局对这起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事故暴露出多个严重问题:
违规建设冷库:事故发生在一栋20多年的老建筑内,地下室未经审批擅自改建为冷库,严重违反了相关建设标准。
施工人员无资质:施工队伍是一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作业人员没有专业资质,对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缺乏基本认知。
安全措施缺失:现场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也未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通知楼上人员疏散。
建筑存在安全隐患:该建筑长期处于违法状态,多次违规改建,内部结构混乱,消防设施不全,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案例警示:无证动火酿大祸
近年来,因动火作业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
2022年9月,吉林省长春市宏禹小油饼百姓餐厅因违规电焊作业引发火灾,造成17人死亡。
2022年11月,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因电焊作业引发火灾,造成38人死亡。
2023年3月,河北省沧县一废弃冷库在拆除过程中,因气焊切割作业引发火灾,造成11人死亡。
2023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伟嘉利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因电焊作业引发火灾,造成11人死亡。
2023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北京长峰医院因施工改造中的动火作业引发火灾,造成29人死亡。
这些惨痛的案例表明,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规范流程是关键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规范:
审批制度: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应明确动火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等信息。
人员资质: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安全措施:
- 作业前清理现场可燃物,配备灭火器材
-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的管道,加装盲板隔离
- 进行动火分析,检测气体浓度合格后方可作业
- 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避免乱搭乱接
现场监护:动火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擅离岗位。
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备好消防器材,确保通讯畅通。
预防措施:多方联动保安全
为有效预防动火作业安全事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政府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
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安全监督,对发现的违规动火行为及时举报。
安全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动火作业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严格遵守安全规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