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脂管理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的最佳搭档
《中国高血脂管理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的最佳搭档
近年来,高血脂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基石,虽然能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单一用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联合用药方案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
他汀类药物 + PCSK9抑制剂:强强联手,突破降脂瓶颈
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降脂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降脂效果。其中,瑞卡西单抗(商品名:艾心安)是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研究显示,瑞卡西单抗可有效降低LDL-C、总胆固醇(T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其最大优势在于给药频率低,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突破了目前国内外已获批的PCSK9单抗需要每2周、4周或6周的注射频次,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他汀类药物 + 依折麦布:经典搭档,安全有效
依折麦布是另一种常用的联合用药选择。作为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机制形成互补。临床研究证实,这种联合用药方案不仅能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还能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潜在的副作用风险。
他汀类药物 + 非诺贝特:针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优选方案
对于同时存在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非诺贝特是理想的联合用药选择。非诺贝特主要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对LDL-C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两者可分别针对不同的血脂异常,实现更全面的血脂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用药并非简单的药物叠加,而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降脂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规律用药,同时配合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