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数字化时代下的睡眠质量分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1: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数字化时代下的睡眠质量分析

2024年3月19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继2022年和2023年之后推出的第三本学术出版著作,该报告基于"智能时代的睡眠健康"的主题,全面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大众睡眠质量的深度影响。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的研究数据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23年12月开展的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线上调查。调查样本覆盖除港澳台、西藏、青海、海南、宁夏外的27个省(区、市),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样本6255个。研究使用加权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睡眠指数指标体系

睡眠指数包括主体指标和客体指标两部分。主体指标包括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行为;客体指标包括睡眠环境,即与睡眠相关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居住环境。

研究发现

睡眠质量

  • 睡眠时长:2023年,63.7%的被调查者在2224点上床睡觉,71.2%的被调查者在68点起床,48.2%的被调查者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37±1.35小时,与2022年的7.37±2.21小时持平。29.4%的被调查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个小时,略高于2022年的25.9%;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7.3%,低于2022年的47.5%;被调查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集中于7~8小时(33.2%),高于2022年的26.7%,更接近2021年的36.5%。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2023年被调查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等上的得分均较高,说明被调查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更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入睡、睡眠紊乱程度更高、更多地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更受影响。

  • 睡眠剥夺感:2023年,睡眠剥夺感得分为2.44±0.65分,低于2022年的2.56分和2021年的2.60分。因此,总的来说,2023年,被调查者的睡眠剥夺感有所下降。

  • 失眠:2023年,89.6%的被调查者过去一个月没有失眠的情况,而这一比例在2021年为31.5%,在2022年为35.6%。但是,就失眠后的心情(心境)来说,2023年57.6%的被调查者有过心烦、急躁,17.0%的被调查者有过心慌、气短,57.8%的被调查者有过乏力、没精神、做事效率低。

不良睡眠信念和行为

  • 睡眠信念:总的睡眠信念得分为42.55分,高于2022年的38.17分和2021年的40.72分,表明被调查者不合理的睡眠信念增多。

  • 睡眠拖延:2023年,一般睡眠拖延行为得分为3.12分,高于2022年的2.96分和2021年的3.10分,说明2023年被调查者的一般睡眠拖延行为更多了;并且相比2022年,2023年被调查者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更多;而上网拖延睡眠行为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也更多了。

睡眠环境

  • 社会环境:2023年,“工作或学习压力太大导致我经常失眠”的得分为3.02分,高于2022年的2.93分,但低于2021年的3.08分;2023年,“工作或学习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的得分为2.82分,略低于2022年的2.85分和2021年的2.86分。可见,工作或学习压力变化幅度较小。

  • 家庭环境:2023年,家庭关系的得分为3.77分,低于2022年的3.99分和2021年的4.03分,说明被调查者的家庭环境变差了。

  • 居住环境:2023年,被调查者的居住环境得分为3.29分,低于2022年的3.61分和2021年的3.42分,表明被调查者的居住环境也变差了。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较2022年降低了5.16,较2021年降低了2.17,表明居民的睡眠状况有所下降。尽管从睡眠时长看,被调查者的睡眠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从睡眠质量来看,2023年被调查者的睡眠质量反而更差。改善居民睡眠状况,还需要从改变睡眠信念和行为、改变睡眠环境入手,单纯增加睡眠时长的作用不一定明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