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的那些事儿!
胃肠息肉的那些事儿!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许多患者在做胃肠镜检查时
经常会看到胃镜报告单上面写“胃息肉”“肠息肉”等
很多患者都对此不太了解
查出胃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
其实,胃肠息肉是消化科很常见的疾病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
临床上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会得胃肠息肉?
我这个息肉要不要切掉?
如果不切掉会不会癌变?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胃肠息肉!
什么是胃肠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通俗讲,就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一块小肉疙瘩。正常人的胃黏膜表面是光洁平坦的,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更新脱落,非常有序。但是如果局部受到刺激或者损伤,身体修复的“工人”就会加速修复进而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胃的表面就形成了一个隆起。
胃肠道息肉按其所在病变部位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以结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
息肉按组织学可分为3类: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息肉病。
01
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生长十分缓慢,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02
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而腺瘤性息肉生长较快,有恶变倾向,腺瘤性息肉中又以绒毛状腺瘤恶变率较高,恶变率达10-60%,管状腺瘤为1-5%,绒毛管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并且息肉越大、年龄越大、多发性的息肉更易发生癌变。
03
息肉病
息肉病分为:家族性息肉病、P-J综合征,多有家族遗传性,临床少见。
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胃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01
胃息肉有的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02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03
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04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
01
遗传因素
现有研究提示肿瘤性息肉发生可能基因突变有关。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成员也常患有息肉,因为息肉这种病具有家族性,又叫家族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瘤病、黑斑息肉综合症等。
0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息肉会消失或变小。
03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04
吸烟
吸烟会增生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05
饮酒
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06
便秘
便秘患者可使肠道内致癌物存留时间延长;促进肠道息肉形成。
07
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
08
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其他可导致肠道炎症的疾病,均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形成息肉。
09
果蔬摄入少
果蔬中含有大量叶酸及食物纤维等有益物质。叶酸摄入不足易促进肠道息肉发生。食物纤维不能被降解,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
发现胃肠息肉需要治疗吗?
事实上,满足下列条件的胃肠息肉应该及时切除:
明确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因其有恶变倾向,原则上主张一经发现,及时治疗。
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疑癌变或已经癌变的,也应视具体情况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或外科手术。
3.因胃肠息肉导致身体不适如腹痛腹泻,影响生活质量者,可以进行切除。
4.若因胃肠息肉引起消化道出血,则应在止血后再进行息肉切除。
5.家族性息肉病也应积极治疗。
除了上述提及的情况,个别非肿瘤性息肉,如果体积小或者没有症状,可以密切随访。
现如今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广泛普及,这一微创手术为患有胃肠息肉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自身有手术意愿的无症状患者,亦可切除息肉。
胃肠息肉如何切除?
一般不需要开刀,胃肠镜下即可完成。
常用的镜下切除方法有:1.活检钳息肉切除术;2.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01
现在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有增大的可能。因此建议已经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可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肠镜,观察息肉变化。
调整饮食
02
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吸烟、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的刺激,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烟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适当运动
03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保持好心情
04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
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息肉癌变的机会。总之,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