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的熊》: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
《鄂伦春的熊》: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
《鄂伦春的熊》是著名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图画书画家九儿的又一力作,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暖故事。该书不仅荣获2023年日本JIA插画奖银奖,还入选2023年央视读书精选夏季榜单,成为亲子共读的优质选择。
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广袤森林中,主人公是鄂伦春族小姑娘阿雅和她的爷爷。一天清晨,爷爷告诉阿雅要带她去森林深处看熊,这可是阿雅期待已久的事情。他们骑马穿过山谷、松林和湿地,途中遇到了野兔、狍子和雕鸮等森林中的生灵。
当他们来到一个河谷边时,却意外发现一头熊竟然睡在一张人类废弃的床垫上。原来,随着现代文明的扩张,人类的活动已经悄然改变了这片森林,床垫正是人类遗留的痕迹。爷爷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张床垫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侵扰。于是,他决定点燃床垫,用火光和烟雾驱赶熊回到真正的“家”——大自然的深处。这一举动,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
鄂伦春族:森林之子的文化传承
鄂伦春族,意为“山岭上的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中,以狩猎为生。鄂伦春族相信自己和森林中的所有生命一样,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他们头戴狍角帽,身着兽皮衣,使用桦树皮制成的器皿,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社会发展,鄂伦春族逐渐放下猎枪,走出山林,拥抱现代生活。然而,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如“赞达仁”(传统民歌)、兽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等,依然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九儿的插画: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九儿的插画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北方森林的神秘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阿雅和爷爷的身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九儿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通过阳光透过树梢的斑驳光影,营造出森林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这种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亲子共读:培养生态意识的绝佳契机
《鄂伦春的熊》不仅是一本适合3-6岁孩子阅读的图画书,更是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学的优质教材。通过这个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共读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插画中的细节,比如森林中的各种动物、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和生活场景等,让孩子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比如熊为什么会在床垫上睡觉,爷爷为什么要点燃床垫等,帮助孩子理解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此外,这本书还可以作为户外活动的延伸阅读。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森林,观察自然,体验自然,让孩子在实践中理解书中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鄂伦春的熊》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关于鄂伦春族文化传承的故事,更是一本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读本。通过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是一本值得每个家庭珍藏的优质绘本,也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