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念好群众路线“三字经” 把准新时代信访工作“生命脉”
陈林:念好群众路线“三字经” 把准新时代信访工作“生命脉”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难事”,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信访干部们迎着群众期盼的目光,守稳政策律法的底线,处理着千头万绪的诉求,在平凡岗位上坚持干着不凡的事。为展现一线信访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榜样风采,引导激励广大信访干部深入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长沙市信访局和星辰在线联合推出《寻找最美信访干部》系列专题,讲述长沙信访干部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实践贡献作为和力量的故事。
浏阳市社港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陈林用热心接待群众,用耐心听取诉求,用诚心解决问题,用决心排除障碍,用爱心暖化坚冰,这是他推进信访工作的信条。凭借着一股退役军人的干劲,深深扎根基层,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他说,自己的责任就是脚踏实地当好信访服务员、群众贴心人、普法宣教员。在社港镇工作以来,他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方法,不断优化信访考核机制,共调处矛盾纠纷256件,尤其是推动化解了多年来的钉子案、骨头案6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定分止争能手”。
通“堵点”消“痛点”解“难点”
靶向施策把好乡镇信访“平安脉”
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诉求中找准问题、找到解题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天与群众打交道的陈林探索出了一套属于基层信访工作的“独门秘籍”。
他的首招,就是因地制宜。
社港镇地处浏阳市北部,镇域面积17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辖区内党员1707名。骨伤科医院、生态旅游、铜矿开采和烟花鞭炮是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当地村民也依托这些产业唱好了“致富经”。
但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凸显,信访量也不少。
“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复杂多样,他们总是情绪比较激烈,很考验干部的临场反应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陈林喜欢思考,他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仗。自2022年4月到社港任职分管社港镇信访工作以来,他经常到各村走访调研,发现农村的常见信访问题主要分几类:土地、房屋、邻里关系等引起的矛盾纠纷;涉及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群众自身利益诉求的问题;反映农村环境、水源、空气污染等问题;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事故引发的问题;对政策理解不清,需要专业的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等等。
“有些问题其实很简单,但群众因为不了解,把事情看得很复杂。”接待群众,陈林有自己的应对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先深入了解信访群众的需求和心态,建立信任。再根据信访问题的类型,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在接访过程中,学会倾听和理解,有效沟通,缓解矛盾。对涉及法律问题的信访,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镇北村村民付某离异后带着儿子回到原籍,生活贫困,因精神有残疾,儿子无人照料。付某几度到市镇两级信访,希望寻求政府帮助。陈林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镇村相关部门单位的人员竭力为付某排解忧难。在走访沟通后,与民政部门对接争取爱心救助,联系教育机构将付某儿子送去读书。为解决母子俩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联系乡村振兴办为付某落实房屋安置事项,并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与帮助,以长效化的举措切实保障其安乐生活。通过从思想、生活、就业、就学等多方面着手,用心用情化解了一起信访案件,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密切了干群关系。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信访要求。”陈林认为,当好信访干部一定要坚决克服信访事项难解决的畏难心理,接访后要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依法按政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到社港镇工作两年多以来,陈林共走访信访群众120余人次,看望重点人群25人次,慰问帮扶困难群众9人,以真情实意的关怀和帮助切实成为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出新招化解医患纠纷
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
社港镇人口5万,每年却有150余万人次来到小镇。以“江氏正骨术”第三代传人江林为首的团队,将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从一个乡镇卫生院,打造成一家辐射湘鄂赣地区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依托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社港镇聚焦“三湘医养名镇”发展定位,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应。2024年以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门诊患者共计40万余人次,进行2.7万余例手术,营业额达4.5亿余元。人潮如织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为社港镇带来强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增加了一道考题。如何防范化解医患双方矛盾,成为“医养名镇”的一大难题。一旦控制不好,就会极大增大信访量。
主管综治部门的陈林,开出了“根治”良方:由司法所联合执法大队、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医院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加强治安秩序巡逻防控、维持就诊秩序,防范不稳定因素发生的同时,也能保障在矛盾纠纷出现时能迅速出警,防止小问题变成大纠纷。
同时,全力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一旦有医疗纠纷出现,医务科便直接与司法所联系,社港司法所运用专业有效的技巧化解纠纷,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时则积极与浏阳市医调委进行对接、并邀请医院专职法律顾问共同参与调解,争取多方资源支持、全力化解医患纠纷。2024年,司法所共调解医疗纠纷27起,涉案金额约350万元,调解成功率100%。
“注重防控风险、抓实调解,这是干好信访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丰富的乡镇工作经验,让陈林总喜欢未雨绸缪。他希望通过多方联动实质化解医患纠纷,打造“集成共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让群众能进一扇门、调百般事、解千万结,让人民群众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把握信访人“心理”对症下药
做好信访群众“心理疏导员”
陈林正在翻阅心理相关书籍,以备自己随时学习
在陈林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只要有信访行为活动,就有信访心理活动。”陈林认为,信访群众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认知能力不同,造成其心理特征、行为表现也千差万别。他建议,信访工作者要多学习信访心理学知识,善于从信访群众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特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打开信访群众的心结,塑造和培养信访群众的和谐心理,善于用心理学语言引导信访群众认知自我,确立其合理的心理预期。“用心理学语言引导信访群众认知自我、辨析诉求,以便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是陈林的终极目标。
在陈林看来,每一件信访事项背后都承载着群众的期待和信任,他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群众最迫切最揪心的“小事”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服务群众、靠实干化解难题,未来,他将按照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继续以“真、细、深”在信访工作中下足功夫,为百姓的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心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