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盖上厚被子睡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最新研究发现:盖上厚被子睡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在寒冷的冬季夜晚,盖上一条厚厚的被子睡觉,那种舒适感不言而喻。整个人被包裹着,好像睡得更踏实了。这可不是心理作用,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盖上厚被子的确能改善睡眠质量。
厚被子可让身体内自然产生的褪黑素数量增加
褪黑素是一种由大脑松果体自然产生的激素,它参与了几个身体过程,包括调节免疫系统、血压、压力水平和睡眠-觉醒周期(或昼夜节律)。
2022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睡眠研究杂志》"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weighted blanket increases pre-sleep salivary concentrations of melatonin in young, healthy adults"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交叉研究,共纳入26名参与者,包括15名男性和11名女性,平均年龄为24.4岁,参与者睡前使用加重毯子(约占体重的12%)和轻毯子(约占体重的2.4%),分析了不同重量的毯子对参与者唾液中褪黑激素释放的影响。
结果发现,盖上更重的被子或毛毯睡觉,会显著增加睡前褪黑激素释放,睡前1小时内唾液中褪黑激素水平增加32%,或促进更好的睡眠。
此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weighted chain blankets for insomnia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团队招募了120名成年人,他们之前至少有两个月的临床失眠症,还被诊断出有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组。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加重毛毯的严重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他们白天的精力也更充沛,之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也有明显改善。
要注意的是,被子并不是越厚重越好
尽管厚被子在研究中确实体现出了助眠作用,但是研究中采用的被子重量是一定的,如果超出人体承受的范围,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一条合适的被子,重量不应该超过自己体重的10%,例如体重50公斤,那就应该选择不超过5公斤的被子。
被子如果太厚重,对人体造成的压迫感会更强烈,会让人觉得很累,睡得不舒服。尤其是人仰卧时,厚重的被子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减少肺部的呼吸量,致使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过少而产生多梦的症状。
多项研究认为,适合入睡的室内温度在20-23℃之间,此时,被子里的微环境温度要在30℃左右,让人觉得暖和,又不至于出汗。如果被子太厚,被窝里的温度也会升高,使人的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大增加,汗液的排泄也增多。这时人就会显得烦躁不安、易醒,睡醒后更觉得浑身疲劳、困倦无力、头昏脑胀。
其次,被子会吸收水气,透气性不好的被子在盖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返潮、板结变硬,所以要选择透气柔软的被子并且经常在太阳下曝晒,不能一味追求厚重忽略透气性。如果感觉家里的被子有些轻飘飘,不妨选择密度较高的被套或者加一条毛毯压重。
不同种类被子的适宜人群:
- 易过敏体质宜选棉被、蚕丝被。因为它们柔软、吸湿性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静电而吸附灰尘、细菌等细小颗粒,从而减少过敏物质的堆积;
- 多汗、体热体质宜选化纤被、羽绒被。吸湿性、透气性好;
- 惧寒、体弱体质宜选舒适保暖的羊毛被、轻盈保暖不压身的羽绒被。注意哮喘患者忌用羽绒被;
- 老年人宜选蚕丝被、羽绒被。因为老人血液循环速度慢,还有可能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蚕丝被和羽绒被能避免造成压迫感;
- 婴幼儿宜选蚕丝被。婴幼儿多汗皮肤娇嫩,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差,呼吸系统还在发育阶段,不宜盖过重的被子;
- 孕妇宜选羽绒被,避免造成压迫感;
- 容易呼吸不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选棉被。棉被越重,越不容易透气,可能会压迫胸部,厚被子压迫感强;
- 皮肤干燥的人不宜选化纤被,容易造成皮肤粗糙、脱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