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暴雨来袭,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1: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暴雨来袭,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暴雨来袭,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是一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暴雨不仅带来出行的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溺水、触电、疾病传播等。因此,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在暴雨中保护自己和家人是非常必要的。

01

暴雨预警信号的含义

我国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则表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但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同样在夏季出现的50毫米降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是清凉,但给西北地区就可能带来灾害。各地气象部门遵循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发布本地预警信号,因此公众需要重点关注所在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

02

收到预警信号应该怎么办?

气象灾害预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信号为“提前警告”——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应该考虑是否取消出行计划,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恶劣天气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遇到橙、红两色预警信号,则应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

03

暴雨来临时,市民该如何做好家庭防护准备?

暴雨来临时,市民该如何做好家庭防护准备?又该如何避险?这些防汛知识请记住!

  1. 提前做好汛期计划和准备
  • 及时关注气象预警预报,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根据所在区域的房屋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提前制定应急行动计划。
  •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急准备,熟悉人群疏散计划和避难场所规划等应急预案信息。
  • 提前备好应急物资,集中放置于便于拿取的位置。条件允许时,提前搜集易于获取且适合漂浮的材料,如木材、大件塑料泡沫等,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1. 做好居家安全措施
  • 尽量留在居室内,应注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时刻关注官方发布的重要信息,持续跟进暴雨相关汛息。
  • 远离窗户,防止被窗户或其他碎片击中受伤;收回阳台及窗外摆放的物品和室外晾晒的衣服,以免被风雨吹落砸伤他人。
  • 检查居室内电路设施,如遇进水立即切断电源。
  • 如果接到撤离指令,或者房屋被损坏,需转移到避难所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应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条件,携带性能良好的通讯设备,并做好防水等安全措施,冷静、有序撤离。
  1. 确需外出,注意防止意外伤害
  • 防止溺水: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窖井;避开地下人行通道;尽量避免在水流中行走或驾车,如确需驾车,应保证行驶视野开阔,低速慢行,不要驶入立交桥底、下沉式隧道和不熟悉的路段;如车辆沉入水中,车门、车窗无法打开,可以使用安全锤或座椅头枕上的钢筋尖角砸破车窗逃离。
  • 防止触电: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如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避开,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即人体在接地电流的作用下,两脚之间产生的电位差)触电;若确认“跨步电压”存在,撤离时应采用跳跃或单脚着地的方式移动,以减少两脚之间的电位差;被水浸泡过的电器未经专业维修之前请勿使用。
  • 防止被撞击:远离临时搭建物和老旧建筑等不安全区域,避免被砸伤;高速公路开车时,留意落石或滑坡,尽量避免夜间出行;注意躲避随雨水漂流及被雨水冲倒的重物,且勿搬移浸在水中的重物,避免物理性撞击。
  • 遇到危险及时求助:如自身或看到他人遇到危险或被困,有通讯条件时,应立即拨打110及120请求救助,向施救人员汇报自己所处位置、周围情况、紧急通讯方式等,等待救援。
04

如何应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强降雨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遇到上述次生灾害时该怎么办?

山洪暴发如何自救?
当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提前向山坡等高处转移。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山洪流速急、涨水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如果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时要远离避险,防止触电。

如何应对泥石流?
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泥石流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泥石流易发区上游区域的居民,如果发现了来临征兆,应第一时间从高危区域撤离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下游区域居民,以便他人及时撤离、避开灾祸。撤离时不要留恋财物也不要自作主张,要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当泥石流来袭时,不要慌乱,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遭遇山体滑坡时如何自救?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更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当外部条件不利于立即撤离时,不要盲目逃跑。要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躲避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检查情况。由于山体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的危险。

如何应对城市内涝?
首先应做到不在易涝易积水区域逗留。城市发生暴雨内涝时,低洼社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交通设施等都是易涝易积水区域,强降雨天气期间应及时离开这些区域;无盖暴露的下水口及水中电线也易造成人员作亡,人员和车辆应尽量避开这些危险的地方。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暴雨内涝预警信息,预警发布后,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要避开易涝积水危险点和危险区。雨天行车要谨慎,遇到积水点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穿越,车里应备有破窗工具,以应对驾车误入较深积水处、无法打开车门的危险情况。

05

暴雨后的健康防护措施

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冲塌、农田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水源污染,从而极大地影响公众正常生活,并引发健康危害,如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以及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各类传染性疾病。

普通人群应如何防护?

  1. 提前做好汛期计划和准备
  • 及时关注气象预警预报,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根据所在区域的房屋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提前制定应急行动计划。
  •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急准备,熟悉人群疏散计划和避难场所规划等应急预案信息。
  • 提前备好应急物资,集中放置于便于拿取的位置。条件允许时,提前搜集易于获取且适合漂浮的材料,如木材、大件塑料泡沫等,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1. 做好居家安全措施
  • 尽量留在居室内,应注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时刻关注官方发布的重要信息,持续跟进暴雨相关汛息。
  • 远离窗户,防止被窗户或其他碎片击中受伤;收回阳台及窗外摆放的物品和室外晾晒的衣服,以免被风雨吹落砸伤他人。
  • 检查居室内电路设施,如遇进水立即切断电源。
  • 如果接到撤离指令,或者房屋被损坏,需转移到避难所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应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条件,携带性能良好的通讯设备,并做好防水等安全措施,冷静、有序撤离。
  1. 确需外出,注意防止意外伤害
  • 防止溺水: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窖井;避开地下人行通道;尽量避免在水流中行走或驾车,如确需驾车,应保证行驶视野开阔,低速慢行,不要驶入立交桥底、下沉式隧道和不熟悉的路段;如车辆沉入水中,车门、车窗无法打开,可以使用安全锤或座椅头枕上的钢筋尖角砸破车窗逃离。
  • 防止触电: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如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避开,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即人体在接地电流的作用下,两脚之间产生的电位差)触电;若确认“跨步电压”存在,撤离时应采用跳跃或单脚着地的方式移动,以减少两脚之间的电位差;被水浸泡过的电器未经专业维修之前请勿使用。
  • 防止被撞击:远离临时搭建物和老旧建筑等不安全区域,避免被砸伤;高速公路开车时,留意落石或滑坡,尽量避免夜间出行;注意躲避随雨水漂流及被雨水冲倒的重物,且勿搬移浸在水中的重物,避免物理性撞击。
  • 遇到危险及时求助:如自身或看到他人遇到危险或被困,有通讯条件时,应立即拨打110及120请求救助,向施救人员汇报自己所处位置、周围情况、紧急通讯方式等,等待救援。

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护?
重点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户外作业者,在做好上述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 与社区、家人、邻里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及照顾。
  • 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确保日常用药储备充足,若暴雨天气引发身体不适或原有疾病发作、加重,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 户外作业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严防触电、溺水,必要时应视情况暂停户外作业。

暴雨高发季节,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意外伤害,确保安全度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