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年最早冬至来临,专家详解冬季养生要点
128年最早冬至来临,专家详解冬季养生要点
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到达冬至点。今年冬至将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将出现在2028年。
从冬至到小寒、大寒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护好阳气,藏好肾精”,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季好发病的发生,也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冬至要把这4个部位“藏好”,避免受凉:
头部:头部受凉会造成头痛、头晕,并且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会诱发脑卒中。
脖颈:脖颈受凉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咽喉痛,引发哮喘、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腹部:肚子受凉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脚部:一旦脚部受寒,势必影响心血管和内脏,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脚部受凉,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继而诱发其他疾病。
冬至后阳气回升,体育锻炼正当时
“冬至之后,随着自然界阳气的逐渐增长,大家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体育锻炼。最好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吸收自然的阳气。”
冬季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锻炼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推荐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和做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非常适合冬季。若条件允许,骑自行车和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达到锻炼效果,每周至少应进行五次锻炼。
除了体育锻炼,晒太阳也是中老年人补充阳气的好方法。中国古人就注重晒太阳,尤其是直接晒背,因为背部有太阳经、阳明经和督脉等重要经络,是阳气汇聚之处。
晒太阳的好处多多,首先能提高全身免疫力,其次能增进食欲,最后还能增强抗癌能力,按中医的说法就是增加阳气。最佳晒太阳的时间是上午11时到下午1时~2时。
在晒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着凉。晒背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效果。如果感觉不冷,可以穿单薄一些的衣物,但避免穿衣过厚,以免阳气无法进入体内。另外,晒背时最好不要隔着玻璃,这样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患有房颤等心脏疾病,应避免晒背,以免出现不适。
冬季药补因体质而异
冬季被誉为进补的黄金时节,素有“冬天进补,来年打虎”之说。进补之道在于因体质而异,精准施策。
气虚者:宜选用人参及其制品,再辅以黄芪、白术、山药等补元气之选。
血虚体质者:常出现面色黄白、头晕心慌之症,此时当归、阿胶、桂圆肉、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等补血药材便成为进补佳品。
阴虚体质:生地黄、玉竹、西洋参、枸杞子、麦冬、北沙参等药材均可直接煮茶饮用,养阴效果显著。此外,何首乌及大家日常喜爱的桑葚亦是滋阴良品。
阳虚体质者:则需扶阳补阳,附子虽为补阳首选,但因其副作用可能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鹿茸则是补阳之上品,然价格昂贵,普通民众或可选用鹿角胶、鹿角霜作为替代,同样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冬季养生多做3件事
冬至时节,以下3个养生小妙招,可以帮您健康过冬:
呼吸操:用鼻深长而缓慢呼吸,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每次深吸气3
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泡脚:泡脚水温在40℃左右,并且在泡脚之后握空心拳击打脚心,两侧各击打100次。
揉耳养生操: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耳垂,边捻边往下拉,感觉到舒服就行了,耳垂越长、肾阳越充足;再把拇指、食指、中指置于耳尖,边捻边往上提。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网《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冬至篇)》)
冬至节气的民俗文化
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古代,冬至被视为“亚岁”,即仅次于新年的第二大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天,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惯,寓意团圆和美满。此外,冬至还是祭祖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