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最新研究:罕见T细胞或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新靶点
Science最新研究:罕见T细胞或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新靶点
自身免疫病是困扰全球数亿人的慢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罕见T细胞类型与自身免疫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这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突破性发现:罕见T细胞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来自日本RIKEN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一种名为ReapTEC的新技术,成功识别出与特定免疫障碍相关的基因增强子。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占比不足5%的罕见辅助T细胞类型,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
创新技术:ReapTEC如何破解免疫密码
ReapTEC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双向T细胞增强子与免疫疾病之间的联系。增强子是DNA中的一类特殊区域,虽然不编码蛋白质,但能编码小片段RNA,以增强其他基因的表达。研究团队通过对约100万个T细胞进行深入分析,鉴定了近6.3万个活性双向增强子。
为了验证这些增强子是否与免疫疾病相关,研究人员将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数据与ReapTEC分析结果相结合。结果显示,与免疫介导疾病相关的遗传突变,通常位于罕见T细胞的双向增强子DNA区域内。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罕见T细胞中的双向增强子可能特异性地与免疫介导疾病相关联。
临床意义:为精准治疗提供新靶点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6.3万个双向增强子中,有606个增强子包含与18种免疫介导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例如,研究者确认了某些增强子RNA可诱导IL7R基因上调,而IL7R基因与炎性肠病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对人类免疫介导疾病背后独特遗传机制的理解,更为开发新型药物疗法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者Murakawa表示:“我们期望这一成果能加速针对免疫介导疾病的新型药物研发。”
前景展望:CAR-T疗法或成新希望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上市6款产品。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创新疗法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今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展国内首例应用自体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已完成20例患者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且停用了激素及所有免疫抑制剂。
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探索通用型CAR-T疗法,以解决部分患者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并缩短治疗准备时间。专家表示,CAR-T细胞疗法具有选择性靶向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的优势,能保留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尽管这一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突破性发现无疑为自身免疫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对罕见T细胞功能的深入研究,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