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重拳出击:2024年破获660余起侵权假冒案件
警方重拳出击:2024年破获660余起侵权假冒案件
2024年,北京警方在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年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66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300余名。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也彰显了警方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假冒商品问题一直是困扰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顽疾。从电子产品到汽车配件,从食品药品到纺织品,假冒伪劣商品无孔不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威胁着合法企业的生存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各地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重拳出击。以佛山为例,当地警方在2024年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成功破获多起重大案件。其中,“蓝剑8号”专项行动中,一举捣毁5个制假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涉案价值高达1300万元。另一宗假冒汽车配件案中,现场查获涉嫌侵权产品13800件,涉案货值约300万元。
在江苏东海县,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特别是在食品领域,以校园周边、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严查“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平台已成为假冒商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对此,监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例如,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1月至3月开展纺织品假冒伪劣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羊绒衫、羽绒服等产品的虚假标注、网售直播“货不对板”等乱象。
在打击假冒商品的过程中,跨部门协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警方通过建立“知产保护警企联络中心”,加强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了打击合力。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也为执法工作插上了科技翅膀。北京警方依托“公安+行政”“校局合作”等机制,研发了“打击非法倾倒垃圾违法犯罪数据模型”,提升了执法效能。
打击假冒商品,维护市场秩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专项行动,只是这场战役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解决假冒商品问题,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同时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冒商品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