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色多瑙河》到《花之圆舞曲》:十首世界名曲赏析
从《蓝色多瑙河》到《花之圆舞曲》:十首世界名曲赏析
圆舞曲,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如果只在施特劳斯家族中挑选一首作品,则非此曲莫属,它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细节体现: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返场必演曲目。
这首乐曲本来是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
真情在那儿苏醒,
香甜的鲜花吐芳
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
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
夜莺歌喉委婉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后被作曲家去掉人声,改编成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历年芭蕾回忆杀
春之声圆舞曲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
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
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小鸟甜蜜地歌唱,
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
谷音在回响。
啊,春天穿着魅力的衣裳,
同我们在一起,
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忘掉了恐惧和悲伤。
在这晴朗的日子里,
我们奔跑,欢笑,游玩。
德国花腔女高音:Ingeborg Hallstein(哈尔斯坦)
溜冰圆舞曲
作曲: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法国音乐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滑冰和圆舞曲同样流行。写于1880年左右的《溜冰圆舞曲》,倘若按照原文直译,应该称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顾名思义,这首乐曲描绘人们在冰上滑冰的情景。犹如冰上芭蕾舞的场面,一个个展现在人们眼前。《溜冰圆舞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方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全曲热烈、华丽、抒情,音乐非常形象化。听这首作品的时候好像能看到溜冰的人们在冰面上优美的舞姿,时而舒展流畅、时而翻腾跳跃……
Andre Rieu(安德烈·里欧)乐团
皇帝圆舞曲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
轻快悠扬的音符
似有一只只小鹿在其中跳跃
时而轻巧
时而稳重
圆润、细腻
张弛有度
序奏部分开始
以从容不迫的速度奏出
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音乐,
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
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
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
极为抒情、优美,
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
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
南国玫瑰圆舞曲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南国玫瑰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他1880年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音乐编写的,作品题献给意大利国王,其中的“南国”可能是指热情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或西班牙,而“南国的玫瑰”也可以译为“热情的南国姑娘”。
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呈现,使它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几首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
杜鹃圆舞曲
作曲:约翰·埃曼努埃尔·约纳森
挪威约翰·埃曼努埃尔·约纳森(1886~1956)作曲。《杜鹃圆舞曲》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简短的引子后立即出现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杜鹃主题之后出现的第二个主题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然后,再现杜鹃主题,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舞曲。
风流寡妇圆舞曲
作曲:弗兰兹·雷哈尔
弗兰兹·雷哈尔的轻歌剧代表作《快乐的寡妇》 ,又名《风流寡妇圆舞曲》或《晚会圆舞曲》。作曲是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风格。20世纪初的轻歌剧代表作是雷哈尔的《风流寡妇》。弗兰兹·雷哈尔也因此成为了维也纳轻歌剧世界的最后一位大师。轻歌剧《风流寡妇》作于1905年。《风流寡妇圆舞曲》是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曲目。
风流寡妇讲的是彭特威德罗公国的亿万富翁、银行家格拉瓦丽的遗孀汉娜·格拉瓦丽。在其丈夫去世之后,她继承了全部的财产,是左右公国金融命脉的关键人物。倘若她再婚嫁给外国男人,就意味着彭特威德罗的财产将流入他国,公国从而不得不彻底宣告破产。
面对这—危急情况,公国的驻法国公使杰塔决心以英俊的彭特威德罗近卫骑士丹尼罗作为抵御法国男人攻击汉娜的挡箭牌,竭力促成汉娜与丹尼罗的婚姻,以防止公国的财产流失他国。轻歌剧《风流寡妇》以优美的舞蹈、动人的华尔兹圆舞曲来讲述这个故事,在文学性之外,又为观众提供了完美的艺术享受。无论是爱好歌唱、希望聆听圆舞曲华尔兹音乐还是想欣赏舞蹈或是置身爱情故事的曼妙氛围,轻歌剧都是您的上佳选择。不同了传统歌剧,轻歌剧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艺术。
安德烈.里欧乐队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作曲:伊奥西波·伊凡诺维奇
该曲由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作于1880年,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声乐曲等。本曲曾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作曲奖。
这是一首带有历史印记的不朽经典。1902年,本曲在日本被填以歌词,名为 《朦胧月中春之夜》,并堂而皇之的作为了日本民谣。原苏联亦如此。
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的罗马尼亚著名影片 《乔松的故事》(中译名 《多瑙河之波》)将此曲作为主题曲,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才得以正名。
意大利指挥家法比奥·路易斯指挥
花之圆舞曲
作曲: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1893年),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人物,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之一,剧中著名的《花之圆舞曲》常被单独演奏。
舞剧音乐《胡桃夹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奏。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
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 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基洛夫芭蕾舞团-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剧
《胡桃夹子》选段“花之圆舞曲”
万民拥抱圆舞曲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的《万民拥抱圆舞曲》,其曲名的德语原文“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出自德国诗人席勒著名的诗篇《欢乐颂》,就是伟大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歌词。
如果依照中文世界对于《欢乐颂》的译文,那么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这首曲子称之为《亿万人民大团结圆舞曲》。显然,这是施特劳斯家族众多圆舞曲创作中比较少见的“宏大命题”。
作为小约翰晚期圆舞曲的代表作之一,《万民拥抱》既拥有动听的旋律、华丽的气质,还兼具昂扬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