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挑战与应对
台湾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挑战与应对
2025年,台湾将迎来一个重要的社会转折点——正式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台当局发展规划部门最新评估报告,届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这一比例不仅远超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7%),也意味着台湾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
老龄化带来的多重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力短缺问题。据预测,到2028年,台湾15到64岁工作年龄人口占比将降至66%以下,这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的减少将直接导致经济活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难以逆转,台当局相关部门指出,2024年台湾人口已重回负增长轨道,且未来难以扭转。
社会福利体系也将面临巨大考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保障支出将持续攀升。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月可使用生活费仅新台币1.68万元(约4000港元),其中四成以上依赖退休金。而长照服务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但目前的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协助时数及项目有限,专业照服员数量不足,部分地区住宿式长照机构“一床难求”且品质参差不齐。
“老、独、穷”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台仅65岁以上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数量已达69.5万宅,其中52.8万宅为独居长者。在经济压力下,不少年近七旬的老人仍需从事体力劳动以维持生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台湾的应对之道
面对迫在眉睫的人口结构变化,台湾当局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壮世代政策及产业发展促进法”(简称“壮促法”)。该法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壮世代”定义为55岁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意愿的民众。台“教育部”还推出“第三人生大学试办计划”,为55岁以上人群提供多元学习机会,首批预计招收1500到2000名学生。
鼓励中高龄人士再就业也是重要一环。据统计,2023年台湾55岁以上就业人数约214万,其中55-59岁就业率达59.67%,60-64岁为39.86%,65岁以上也有9.96%。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农林渔牧等行业。
借鉴国际经验,展望未来方向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韩国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低出生率和老龄化社会基本法》,并制定了多个五年计划。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60岁以上人群,根据护理需求分为5个等级,提供日间护理、夜间护理、认知支持等多种服务。日本则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前列,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提升照护效率,减轻人力负担。
展望未来,台湾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一方面,应加大对“壮世代”就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适合中高龄人群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快长照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同时,还应重视科技创新在应对老龄化中的作用,通过智能技术提升照护效率。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政策问题,更是社会文化议题。它考验着一个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台湾需要在政策引导下,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的老龄化社会。这不仅关乎当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