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19周跌后首涨,春节前有望温和反弹
猪价19周跌后首涨,春节前有望温和反弹
近期,猪肉价格走势引发市场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上旬与2024年12月下旬相比,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6.1元/千克,较上期涨2.5%。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2周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22.65元,环比涨1.2%,为连续19周下跌后首次上涨。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否意味着猪肉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行情?让我们深入分析。
冬季消费旺季:传统需求高峰遭遇“暖冬”挑战
从历史数据来看,四季度通常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以2023年为例,12月份猪肉消费量较10月份增长约20%,主要受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拉动,以及南方地区腌腊灌肠等传统消费习惯影响。
然而,2024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受异常气候影响,10月全国平均气温11.8℃,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这种偏暖天气导致南方地区腌腊需求延迟,对生猪需求的支撑力度相对不足。重庆某超市猪肉销售负责人表示:“气温太高了,今年比往年高不少,还不到制作腊肉、腊肠的时候。”
供需博弈:供应充裕vs需求疲软
尽管冬季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但猪肉市场仍面临供应端压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大型养殖场生猪出栏、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同环比均呈现增加态势。截至2024年11月末,监测的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893.7万头,较1月增加13.87%,同比增幅12.94%。
供应端的充裕,使得猪价上涨空间受限。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0日,今年以来生猪自繁自养的平均盈利为348元/头,利润相对较可观。但受猪价下降影响,四季度生猪养殖盈利大概率将下降,盈利水平低于三季度,但仍将继续保持盈利状态。
成本因素:饲料价格下行利好养殖端
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70%。2024年,不管是豆粕还是玉米,均价较去年都有明显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上旬玉米和豆粕的均价分别为2115.7元/吨和3067.4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8.3%和27.8%。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端的成本压力。
未来展望:谨慎乐观
综合供需两端分析,2025年春节前,猪肉价格有望迎来季节性反弹,但幅度有限。随着气温下降,南方腌腊灌肠等传统消费将逐步启动,叠加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猪肉需求将有所增长。但考虑到生猪供应充裕,且2025年猪肉进口量预计保持相对低位,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春节期间猪肉供应有保障,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对于养殖端来说,虽然面临一定市场压力,但通过提升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以及加强疾病防控等措施,仍能保持合理盈利水平。
总体来看,2025年猪肉市场将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价格稳定的猪肉产品,而养殖企业则需要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以应对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