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集采致原研药全军覆没,诺西那生钠降价后存断供风险
医保集采致原研药全军覆没,诺西那生钠降价后存断供风险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集采的消息出来后,关于诺西那生钠这种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这种药物曾因70万元一针的天价而备受关注,如今随着医保政策的调整,其价格已大幅下降。然而,在最新的医保药品集采中,原研药和外资药企的处境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这种救命药的价格会不会再次上涨?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通常6个月内起病,然后出现迅速发展的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吸吮无力、咽反射减弱等症状,多数患儿会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极少数患者会在成年后才发病。
由于SMA症属于罕见病,仅有万分之1.6的新生儿罹患,目前全球范围内依然存活的患者也不过数万人。中国SMA症患者约30000人,日本2015年约有874例SMA患者。
治疗此病的特效药就是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由美国渤健公司2016年研发成功,是全球首个针对SMA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
是的,此特效药原产地美国,由美国渤健公司生产,和日本没有半毛钱关系。自然该药品日本患者需要支付的价格也远远不止7元人民币。
话说我国的制药公司虽然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是自主研发的药物却微乎其微,盖因研发药物需要巨大的投入。对罕见病症的特效药物的研发,更是难上加难。一旦失败,前期投资全部打水漂。而在药品研发领域,失败是常态。
正因为患者少,要平衡前期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让药品研发可以继续下去,让更多特效药物可以造福全人类,这就必然导致某些特效药在专利保护期内是“天价”的存在。
所以,即使在原产地美国,诺西那生钠也是12.5万美元/支的“天价”。
关于“国外诺西那生钠定价41.00美元”这个说法的出处,应该和澳洲PBS网站(澳洲医保计划)有关。
关键是:诺西那生钠 41.00澳元/支 在澳洲仅面对有医保的澳洲国民,是处方药,外国人无法从药店购买。
在美国、日本及其它国家也同样如此。所有的当地价格均为医保后的价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购买的。
诺西那生钠2019年10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正式进入中国,由美国渤健中国分公司——上海渤健公司生产。单价确实一度定为69.7万一针。所以中国患者普遍面临有药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因为我们的医保政策跟不上。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直到2023年6月1日。
2023年6月1日,对于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这一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渤健)被正式纳入医保目录,医保支付标准为每支3.3万元。这意味着,这些患者将有机会享受到更实惠的医疗费用。
自此,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的所谓70万/支的天价正式成为历史。
不过在第十批国采开标后人们不得不开始担心,难道原研药和外资药企都要退出中国市场吗?
12月12日,第十批国采开标,共439家药企携带778款产品参与,参与62个品种竞标。最终共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对比最高有效申报价,50多个产品降幅超过90%,最高降幅超过96%。
除此之外,原研药基本且首次全军覆没,无一中选。原研药的企业以外企为主,本次集采的整体情况就是大批外企躺平退出,结合整体趋势,未来外企原研产品将会逐渐淡出国采视野。这也是如今商业环境的写照,国产企业往死里卷,外企不跟你玩了。
最低单片中选记录诞生,0.22元/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0.034元/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0.16元/支的氯化钾注射液、0.20元/支的依帕斯丁、0.30元/支的西格列汀、0.89元/支的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都在彰显着此次国采的惨烈。
最近网友都在纷纷担忧,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能治病吗?还敢吃吗?医保经费缺口大到如此程度,原研药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之际,那些特效药、进口药怎么办?比如美国辉瑞制造的阿奇霉素,自费可以买到吗?
前段时间一篇标题《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的文章很火:6岁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首选应该是注射美国辉瑞制造的阿奇霉素,商品名“希舒美”。可是孩子就医时,门诊、医院都开不出来这个药物了,现在统一使用的是国产的“巴珠”。孩子2天内反复高烧到39.6度,最后辗转换到浙江省儿童医院、经过繁琐的审批流程终于用上“希舒美”,孩子的高烧也终于消退。
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为例,是否“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在中国所谓70万/支的天价刚刚成为历史后,中国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纳入医保名录的举措也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