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治沙:全球环保新标杆
库布其治沙:全球环保新标杆
库布其沙漠,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30多年的治理,这片中国第七大沙漠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样本。
科技创新引领治沙革命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科技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亿利集团研发的智慧植树机器人,每台每天可种植800棵树,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同时,微创水汽法、螺旋钻微创植树技术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沙漠腹地人工植树的难题。
更令人瞩目的是,库布其沙漠开创了光伏治沙新模式。在沙漠里建设的光伏电站,不仅每年可生产20亿度绿色电力,还兼具防沙固沙功能。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实现了土地的综合利用。
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当地大力发展光伏、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达拉特旗,一块块光伏板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光伏长城”。这个总投资115亿元的项目,不仅每年可发“绿电”20亿度,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光伏板下种植的杨柴、苜蓿等植被,为沙漠增添了生机与希望。
此外,库布其还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七星湖景区已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景点。特色农业方面,梭梭林嫁接肉苁蓉等项目,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多方参与构建治理新模式
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引导各方力量参与防沙治沙。
企业方面,亿利资源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投入资金和技术,还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农牧民通过承包、入股、租赁以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治沙,实现了增收致富。
这种多元投资机制,确保了治沙事业的持续发展。正如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所说:“今年,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后,我旗累计86个施工队40万人次参与生态建设。”
全球示范意义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亿利库布其治沙人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还在多个国际论坛上分享,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在参访库布其沙漠绿洲后评价道:“在这里目睹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成就,这鼓舞了全球坚定抗击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沙漠扩张的地区的人们。”
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歌曲《世上有个库布其》所唱:“你把大漠换成了绿色圣地”,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已成为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