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载沣的军事改革,真的能拯救大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2: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载沣的军事改革,真的能拯救大清?

1908年12月2日,3岁的溥仪登基称帝,其生父载沣(时年25岁)也成为大清的实际统治者。那么年轻的摄政王在大清王朝的最后三年里,具体又做了些什么呢?

载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坚定拥趸,因此他掌权之后的重点就是搞权和搞人,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全新朝廷中枢。

载沣首先效法日本改革朝廷军制,将军政、军令二元化。即朝廷和地方府衙只管招兵养兵(军政),军队指挥权(军令)则归皇帝(摄政王)。

载沣宣布皇帝为大清海陆军大元帅(因皇帝年幼暂由摄政王代理),并组建全新的军令部门。陆军方面,把军咨处从陆军部独立出来并收回了各地督抚、将军的调兵权,指派弟弟载涛负责管理。海军方面,新建海军部负责军令的下达,其弟载洵成为首任海军大臣。

载沣这么搞虽然降低了地方督抚、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进而减弱了它们对朝廷的威胁,但也导致有事儿时地方官员难以调遣、指挥驻军。皇权一旦势微,各地军队就等同于自立,这在辛亥革命时期非常明显。

收拢军权后载沣就开始“搞人”,首当其冲的是袁世凯。

袁世凯是清末革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并控制着北洋新军数镇精锐,不仅对朝廷有着现实的威胁,他和载沣、载洵、载涛之间还有“私仇”。这兄弟三人认为他们的皇帝哥哥光绪之所以被囚禁并困顿而死,都是袁世凯的坑害和挑拨。

注:光绪(载湉)是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二子,载沣、载洵、载涛分别是为奕譞的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

载沣原本在兄弟们的怂恿下,拟好诏书准备直接处死袁世凯。但其没有成见、不敢任事的性格又救了袁世凯一命。

军机大臣奕劻、世续等重臣都不支持他的主张,学部侍郎严修则以辞职表达反对意见。张之洞更是半劝半吓,杀了袁世凯北洋新军叛乱怎么办?难抗压力的载沣遂将杀袁改为罢官,并命其返乡养病。

这一番折腾,虽然赶走了袁世凯并清洗了部分袁系势力,但也给了他翻身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拔高了袁世凯在朝野内外各势力心中的分量。这也是辛亥时,袁世凯能够复起并逼退载沣的重要原因。

对于朝廷其他官员的态度,载沣表现得更为幼稚。

首先,任人唯亲。除了自家兄弟载洵、载涛被委以重任外,其余皇族、满族成员不论能力,只要愿意投效并对自己没有威胁,载沣都“虚怀若谷”。

例如毛遂自荐的道光长孙溥伟;投靠载洵的毓朗、载搏;隆裕太后推荐的镇国公载泽;载沣自己福晋联络的荣禄旧人 ……

其次,载沣非常排斥有能力的人,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会觊觎他的权力。

如中兴名臣张之洞,载沣的态度是可以办事但不能任事。需要的时候就委派工作,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到文化、礼乐之类的冷衙门里。张之洞推荐、提拔有为官员的建议,载沣全部予以否决;张之洞劝谏载洵、载涛二人年轻不堪军中重任,载沣则直接呵斥其“这不关你的事”……

多尔衮一脉的良弼,不仅忠于朝廷无满清亲贵的纨绔习气,还是清末满族青年中难得的将才(载沣搞得军制改革就是他建议的)。但因和载沣关系不亲,能力强就成了缺点,被安置在禁卫军训练大臣这个闲差上。

铁良同样有丰富的军事能力和经验,他和袁世凯一起创立北洋六镇新军。其统领的北洋第一镇,也是慈禧制衡袁世凯、保障溥仪登基的重要力量。但这个满族将领中唯一可与袁世凯相提并论的人才,同样因何载沣关系不亲,无法获取载沣的信任。

不仅被载沣免去了陆军大臣的职务,还被外调至江宁(任江宁将军),可以说载沣是在自废武功。

最后,载沣对庆亲王奕劻的态度,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慈禧时期,载沣就非常厌恶奕劻和载振父子。但掌握实权后,载沣却又不处置他们。别说找由头治罪革职,甚至都不把他转移到闲差,一直让奕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这个要职(军机处被裁撤后改任内阁总理大臣)。

笔者个人猜测载沣这么做是为了维护皇族核心圈子的团结,他对奕劻的实际态度是我不动你,但也不想和你一派,你自己安分守己做个好“摆件”。

而奕劻不仅占据了重要职务,还继续与袁世凯暗中勾搭并默默收拢着朝野内外反载沣的势力。当他在辛亥给载沣致命一击时(力主袁世凯复出并代替载沣主政),不知道载沣有没有后悔之前的选择。

独揽朝廷大权后,载沣又开始做第二件大事,继续推行“新政”。

1908年8月在慈禧的授意下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并公布《九年筹备清单》准备以九年为限将大清政体改革为“君主立宪制”。

载沣在1909年初,代表清廷重申立宪的决心和计划都不会变,并命各省依计划在当年成立咨议局(类似西方的地方议会)。基于清廷的积极态度,此时大清内部支持立宪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