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日本房产必读:了解日本抗震基准与技术(前篇)
投资日本房产必读:了解日本抗震基准与技术(前篇)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了解其建筑抗震标准对于房地产投资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日本建筑抗震基准的发展历程、具体内容以及抗震技术,帮助您在投资日本房产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建筑物摇晃的原因
在认识日本建筑基准法的抗震基准之前,先要了解建筑物摇晃的原因。地震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实强风和交通振动也会导致建筑物摇晃。
地震
地震是建筑物摇晃的主要原因,从小地震到大地震,震动力度各不相同。地震时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影响,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抗震能力来保障安全。强风
风是另一个导致建筑物摇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层建筑容易受风力影响,高层部分的摇晃更为明显。因此,针对风力摇晃的设计和措施在高层建筑中尤为重要。交通振动
位于交通繁忙路段或铁路旁的建筑物会受到车辆或火车通过时的振动影响,这种振动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居住舒适性。针对这种振动影响,需要采用特定的设计和工程技术来减轻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什么是“抗震基准”?
“抗震基准”是指建筑基准法中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旨在使建筑物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地震。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震标准逐年修订,因此建造新房屋时必须遵循最新的建筑基准法所规定的“抗震基准”。
根据日本政府的相关条文,建筑基准法所制定的抗震标准是为“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及财产的最低标准”。这里强调,建筑基准法中的抗震标准主要目的是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而非房屋本身,因为房屋只是用来保护这些内容的外壳。因此,需要先理解的是,“抗震基准”是为了防止大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从而避免人命损失,而非保证房屋在地震后仍可继续居住的。
“抗震标准”的前身是“市街地建筑法”。1920年,日本首次实施全国性的建筑相关法规“市街地建筑法”。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这一法规经过不断修改,最终引入建筑基准法中,成为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抗震标准以1981年为分水岭,1981年以前的为“旧抗震基准”,之后的为“新抗震基准”。因此,1950年至1981年期间施行的是“旧抗震基准”,而1981年之后施行的是“新抗震基准”。
日本建筑中的“旧抗震基准”和“新抗震基准”有何区别?
由于日本位于地震断层活跃的地理位置,以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经验,日本对建筑的抗震标准一直提高,在每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进行修订,其中最大的一次修订是在1981年6月,名为“新抗震基准”。这是因1978年宫城县地震后,为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进行法律修订。但要留意的是,即使是在1981年6月之后完工的建筑物,如果该建筑物的建筑确认申请是在1981年6月之前进行,那么该建筑物也可能未必符合“新抗震基准”所订的条件。
随后,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再次促使对抗震标准进行修改。这次修改在2000年进行,涉及对抗震标准的大规模修订,特别针对木造住宅的抗震性进行了重大调整。具体来说,主要修订了木造建筑的基础形状和加强建筑物连接部分。
此外,日本地震的规模以日本气象厅(JMA)所使用的“震度”为标准来衡量。日本气象厅的地震规模(即为日本气象厅magnitude – Mj),其测量方法并非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基准,而是根据各地点地面震动的幅度来评定,并将地震分为震度0到震度7共十一个等级。以下是日本气象厅按地震规模的十一个等级的震度基准内容:
震度 | 摇晃状况 |
---|---|
0 | 人们感觉不到震动摇晃。 |
1 | 在安静的屋内时,有部分人可能会感觉到微弱的震动摇晃。 |
2 | 在安静的屋内时,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震动摇晃,而睡着的人中有些可能会被震醒。 |
3 | 屋内的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震动,走路的人中有些能感觉到震动,睡着的大多数人会被震醒。 |
4 | 大多数人会感到惊恐,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震动,睡着的大多数人都会被震醒。电灯等悬挂物会有大幅度摇晃,放置不稳的物品可能会倒下。 |
5弱 | 大多数人会感到站立不稳,想抓住某些东西靠稳,而橱柜中的器皿和其他放置物品可能会翻落,未固定的家具可能会移动,而不稳定的物品也会倒下。 |
5强 | 大多数人会感到行动受阻,如不抓住东西便难以行走。橱柜中翻落的器皿和其他放置物品可能会变多,未加固的混凝土墙壁等可能会倒塌。 |
6弱 | 站立困难。未固定的家具大量移动,有的甚至倒下,墙壁的瓷砖及窗户玻璃破损或落下,而抗震性能较低的木造建筑瓦片落,建筑物倾斜或倒下。 |
6强 | 无法站立,若不爬行移动,可能会被抛出室外。未固定的家具几乎全部移动,倒下物品变多,地面会出现大裂痕,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山泥倾泻或崩塌。 |
7 | 无法站立,必须爬行才能移动,抗震性能较低的木造建筑会陆陆续续倾斜或倒塌。同时,抗震性能较低的混凝土建筑的倾斜或倒塌数目也会增加。 |
- 旧抗震基准(在1981年6月或之前建筑)
若一栋建筑于1981年6月1日之前已经获得建筑确认书(建筑确认済书),则称之为“旧抗震基准建筑”。这代表该建筑只符合1981年6月1日之前修订的建筑基准法,而“抗震”的意思是其抗震能力。
抗震水准:
该建筑具有抵御震度5级地震的能力,不会倒塌或崩塌。然而,对于超过震度5级的地震,尚无特别的规定。
- 新抗震基准(在1981年6月或之后建筑)
若一栋建筑所取得的建筑确认书(建筑确认済书)是在1981年6月1日或以后发出,则被称为“新抗震基准建筑”。这表示该建筑适用1981年6月1日之后修订的建筑基准法。
抗震水准(1):建筑物在震度5级地震中几乎不受损害。
抗震水准(2):建筑物在震度6级至7级地震中不会倒塌或崩塌。
因此,建议在日本购买或租赁房屋时,选择符合新抗震基准法的房屋。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98%的倒塌木造房屋均为旧抗震基准的建筑,而大多数符合新抗震基准法的建筑在黎克特制震级(芮氏规模)6.8强震中仍然保持完好,证明了新抗震基准法的高抗震水准。
此外,日本政府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对木造建筑进行了重要的法律修改,即“抗震改修促进法”,要求不符合现行新抗震基准的建筑业主有义务进行抗震诊断,并在必要时对建筑进行抗震补强。因此,从2000年6月1日开始取得建筑确认书(建筑确认済书)的木造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将比2000年之前的木造建筑更为坚固耐用。
什么是日本的“抗震标准”的等级?
“抗震标准”根据防震等级确定,而防震等级则根据2000年制定的“品确法”而确定,主要分为3个等级以表示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倒塌或损坏程度。同时,这3个等级也代表了建筑物抵抗地震的强度等级,表示在发生大地震时能够承受的力量程度。
- 抗震标准的三个等级
抗震等级建筑物强度抗震等级3医院等建筑物比抗震等级1强度高出1.5倍抗震等级2学校或警察局等建筑物比抗震等级1强度高出1.25倍抗震等级1一般住宅或公寓最低抗震性能
选择建筑时,要留意其抗震等级。高抗震等级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可能更安全,让人们能够安心居住。
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日本的抗震基准和等级,以及建筑摇晃的原因。由于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性是首要考量因素。抗震基准和等级规范了建筑在地震中的性能标准,确保建筑能够抵抗不同强度的地震。
在选择房产时,除了考虑该建筑是否符合日本最新的抗震基准外,还需要注意建筑的整体品质、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选择到安全可靠的房产作为投资对象。
此外,了解日本的抗震建筑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的抗震建筑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耐震构造、制震构造和免震构造。接下一篇文章【投资日本房产必读:了解日本抗震基准与技术(后篇)】将为您详细解构这三大抗震建筑技术,敬请关注和参阅,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日本房产的抗震性能,为您的投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参考。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