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必吃栗子:补肾强腰,营养全面,这样吃最健康
秋冬必吃栗子:补肾强腰,营养全面,这样吃最健康
在寒冷的冬日里,街头巷尾飘散着糖炒栗子的香气,这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一份养生的馈赠。栗子,这种看似普通的坚果,却蕴含着惊人的养生密码,被誉为“肾气炸弹”,其功效远不止于此。
“肾气炸弹”的由来
在中医理论中,栗子被誉为“肾之果”,具有补肾强腰的功效。《千金要方》中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能入脾、胃、肾三经,尤其适合秋冬食用,对于肾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腰膝酸软、脱发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栗子富含维生素C、E及不饱和脂肪酸等抗氧化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保护肾脏细胞,增强肾脏功能。同时,栗子中的钾元素含量丰富,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肾脏健康大有裨益。
全面营养,不止补肾
除了补肾功效,栗子的营养价值堪称“坚果之王”。每100克栗子中含有36毫克的维生素C,这一含量与橘子相当,是苹果的12倍、梨的7倍。维生素C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胶原合成,维持骨骼、牙齿的健康。
栗子的脂肪含量在坚果中堪称“异类”,每100克煮栗子仅含1.5克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等,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同时,栗子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多种食用方法,养生更贴心
栗子的食用方法多样,既能作为零食,又能融入日常饮食中,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栗子粥:将50克栗子与100克粳米一同煮成粥,既营养又易吸收,适合老年人及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栗子粥能健脾和胃,保益的材料煮成粥吃也更容易吸收、消化,可搭配红枣、茯苓、山药煮粥,效果更佳,也适合胃纳不佳、气虚乏力的老年人。
栗子炖鸡:鸡肉100克,生姜5克,枸杞10克,板栗15~20粒。将整鸡剁成寸块,选有骨肉100克,在开水中焯一下,放入汤锅内。再把枸杞、板栗、生姜依次放入锅中,倒入高汤适量。大火烧开后,文火再煲1小时。出锅时,调入精盐、味精、鸡精,即可食用。鸡肉可益气补血,治脾胃虚弱;生姜可发汗散寒、止呕解毒;枸杞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板栗可益气补肾,对大便稀软有治疗作用。板栗做成汤后有利于肠胃吸收,避免板栗燥热不易消化的弊病。这道板栗煲鸡汤,对体乏气短,肾虚腰痛,有较好的滋补疗效。
糖炒栗子:取开口的生栗子、20克冰糖、5毫升食用油。把生栗子直接倒入电饭锅中,铺上一层冰糖,再均匀淋上食用油,最后再加入一些水,只要稍微没过栗子即可。盖上锅盖,按下煮饭键,经过30分钟左右之后,糖炒栗子就制作完成了。
适量食用,注意禁忌
虽然栗子营养价值高,但并非多多益善。每天建议摄入量为3-4个,最多不超过10个。食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用量:板栗吃多不易消化,一般来说,每天吃板栗5~10粒就足够了。
特殊人群要慎食:板栗中糖类丰富,糖尿病患者要慎食;板栗不易消化,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的人要少吃;产妇、小儿、老人及便秘者也不宜多吃栗子;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风湿病患者可以食用板栗,但是要注意适量;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栗子。
食用时间:栗子有高碳水、高淀粉的特点,建议放在两餐中间食用;或者把栗子添加进饭菜中,以免饭后当成零食,摄入过量。
栗子,这颗秋冬时节的养生明珠,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更能带来多重健康益处。无论是作为零食还是融入日常饮食,适量食用栗子都能为我们的健康加分。但需谨记,再好的食材也要适量食用,特殊人群更要遵医嘱,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