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公司”: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强村公司”: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强村公司”是浙江省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化运营实体,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一模式不仅在浙江取得了显著成效,还被其他省份如河南等地借鉴和推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强村公司”的运作机制
“强村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经营农村资产和资源,其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化运营实体。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集体经济的局限,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股权结构上,“强村公司”多为集体全资或控股,部分由村集体发起成立,部分由镇级和辖区各村共同出资成立。这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在经营内容上,“强村公司”主要集中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销售、文旅项目打造、物业出租及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通过这些业务的开展,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案例:从广东高州到浙江庆元
广东高州柏桥村的实践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该村成立强村公司,开设土特产超市,2023年收入超110万元,给村集体带来利润约17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60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和高效的市场对接能力。
浙江庆元县的鑫乐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则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笋竹两用林抚育等四大基地,推出“野樱白”等品牌,年产值超100万元。该公司遵循“政府管理、9村控股、民资参股运营”架构,在多领域发力,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推动乡村振兴的多重效应
“强村公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激活了乡村经济。通过市场化运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集体带来了稳定收入。其次,它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农产品销售、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最后,它推动了产业升级。在农业产业化、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强村公司”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粤东西北乡村普遍存在位置边远、优质资源少等先天性不足。此外,这种模式需要具备较高的市场化运营能力,部分地区的强村公司可能面临人才短缺、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未来,“强村公司”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种模式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和政策的完善,其面临的挑战也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强村公司”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农村资源,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