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抑郁症来袭,晒太阳真的有用?
冬季抑郁症来袭,晒太阳真的有用?
随着冬天的到来,你是否发现自己情绪低落、疲惫无力,甚至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这可能是冬季抑郁症,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在作祟。据统计,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受到SAD的影响,而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四到五倍。幸运的是,一项简单而自然的疗法——晒太阳,已被科学证实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晒太阳为何能改善抑郁?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光照对情绪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阳光中的明亮光线可以调整人体的内在生物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在夜间帮助我们入睡,而在白天,它的分泌量减少,使我们保持清醒和有精力。适当的光照能帮助调节这一节奏,使我们的睡眠周期更为规律,从而改善整体情绪。
更令人惊喜的是,阳光还能激活体内的血清素分泌。血清素是一种与快乐感相关的神经递质,当我们暴露在阳光下,血清素水平上升,情绪自然也会变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冬季,光照较少的地区,抑郁症的发病率往往较高。
此外,维生素D,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在调节情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皮肤暴露于阳光中,利用紫外线B辐射来合成的。体内维生素D越充足的人,精力就越充沛,反之则会精神不振,出现各种情绪抑郁等问题。
光照疗法:临床认可的治疗方式
光照疗法已成为治疗季节性抑郁症的一线疗法,在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中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光照疗法通过不同颜色、波长和强度的光,按照特定的方法照射一段时间,调节生物节律、神经内分泌等功能,达到改善特定症状。
光照疗法的设备有灯箱、光疗眼镜等,具体的光照方法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中需要规定相关参数,如光照强度、照射时长、照射时间及与光源的距离等。目前光照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季节性抑郁症的一线疗法,在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中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实际案例:晒太阳带来的改变
一位患者过去10多年也有着同一情绪变化模式,就是每当年头半段,大概由一月直到四五月左右情绪便会异常低落,失去动力,连家族业务都不愿打理,推掉所有朋友聚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休息,亦不愿多说话。直至年中天天气回暖,情绪才会“正常”起来。这位病人因为失恋以致情绪低落才来求诊,后来发现原来他这种“冬眠状态”是与季节性情绪病有关。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章瑜表示,季节性情绪失调的症状与维生素D缺乏可能有一定相关,因为冬季阳光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一些研究表明,维持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对情绪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轻SAD患者的抑郁症状。
如何科学地晒太阳?
时间选择:建议每天晒太阳的时间控制在15至30分钟左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阳光带来的好处,又能避免长时间曝晒带来的皮肤损伤。其次,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阳光,这个时候紫外线强度较低,更加安全。
晒太阳时,需要让足够的皮肤面积暴露在阳光下。一般来说,双上臂暴露30厘米以上是比较合适的。同时,面部、手臂和腿部等部位也应尽量直接接受阳光照射。虽然需要暴露一定的皮肤面积,但也要避免过度暴露导致的皮肤晒伤。因此,在晒太阳时应根据个人的皮肤类型和敏感度来调整暴露面积。
补充维生素D:健康儿童每天补充400~800IU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成人(含孕妇、哺乳期女性):每天需400~600IU;同时在补充维生素D期间,应该做好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不建议大家长期大剂量补充,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防晒措施:防晒霜会阻挡部分紫外线,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在涂抹防晒霜时,应选择SPF值适中、具有UVA和UVB防护功能的防晒霜,并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晒太阳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改善情绪的方法,但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抑郁症状持续且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让阳光驱赶内心的阴霾,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