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德国有1500种香肠:从古罗马传承至今的美食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4: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德国有1500种香肠:从古罗马传承至今的美食文化

在德国,有一种美食,它不仅征服了德国人的味蕾,更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血脉之中,那就是德式香肠。据统计,德国现有超过1500种香肠,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配方。德式香肠不仅是德国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更承载着德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

01

从古罗马到现代:德式香肠的历史传承

德式香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德国人的祖先就开始将猪肉的不同部分加工成标准化的香肠,形成了美食传统。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为了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人们用风干、腌制的方式来处理肉,这就是肉制品的雏形。各古代文明先后都制作出了香肠食品,据说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就把吃不完的肉碎、猪下水、血块中拌入香料,灌入猪肠中保存风干。欧洲香肠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高卢地区(今法国及比利时一带),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荷马把心事重重的奥德修斯比喻成“一条翻烤的大香肠。”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征服高卢后,将香肠传到欧洲其他地区,成为欧洲的主要肉食,随着文艺复兴后的地理大发现,香肠推广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02

精湛工艺:四大类型的独特风味

德式香肠主要分为四大类:生香肠(Rohwurst)、熟香肠(Kochwurst)、半熟香肠(Brühwurst)和烤肠(Bratwurst)。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

  • 生香肠:使用生肉灌制,通常要冷藏保存。代表品种有“Salami”和用于涂抹面包的“茶肠”(Teewurst)。
  • 熟香肠:使用煮熟的肉类或动物内脏制成。比如 “血肠”(Blutwurst)。
  • 半熟香肠:使用肉碎(猪,牛,鸡),培根与调味料,加上添加剂做成,部分会经过烟熏,它和生肠的区别在于,后者未经过加热促进凝固的程序。比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 sausages)和“巴伐利亚白肠”(Munchener Weiswurst)。
  • 烤肠:多用炭烤或油煎的方式烹调。比如“纽伦堡肠”(Nürnberger Rostbratwurst)和“图灵根肠”(Thüringer Rostbratwurst)。
03

地域特色:每一根香肠都有其独特故事

德国不同地区的香肠各具特色,每一种都凝聚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 纽伦堡手指烤肠:纽伦堡是用猪肉馅包在羊的肠衣里做成的煮香肠,个头小,只有7—9厘米长,重量不超过25克。正因为如此,在德国餐馆中,一份牛堡小煎肠一般为6根,有的会用竹签串起来。2003年8月份,纽伦堡香肠得到了欧盟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只有在纽伦堡地区按照认证的食谱制作的香肠才能被称为“正宗纽伦堡香肠”(Original Nürnberger Rostbratwürste)。纽伦堡香肠肉质口味偏重,颗粒粗糙,适合煎炸后配甜芥末和酸菜一起吃。

  • 图灵根香肠:图灵根香肠是用猪肉、牛肉或者牛犊肉的肉末,灌入羊肠或猪肠制成,主要用胡椒、牛至、香菜和大蒜来调味。要想被称为“图灵根香肠”,至少51%的原料要来自图灵根地区。图灵根香肠与其他德式香肠最显著的区别是:1.独特的调味料;2.脂肪含量低,图灵根香肠的脂肪含量一般为25%。油煎过的图灵根香肠一般会配合筋道酥脆的小圆面包,淋上黄色芥末酱或是番茄酱食用。由于煎肠本身远远长于小面包,所以人们通常都是先将两头悬在外面的煎肠啃完,再配着香肠吃面包。

  • 法兰克福香肠:法兰克福香肠是一种乳化烟熏水煮香肠,传统的法兰克福香肠是用瘦猪肉加盐渍培根混成糊状,灌进肠衣里熏制而成的。之所以用面包夹着香肠来吃,据说是因为香肠太烫才不得不这样做。法兰克福香肠是最常见的热狗原料。美国人最爱吃的热狗就是在19世纪中期由德国传入美国,当时市面上最常见的热狗品牌叫作Dachshund sausages。有一位知名漫画家的漫画中有个角色,是在体育场里叫卖Da

04

文化象征:香肠里的德国精神

香肠在德国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符号。在德国人眼里,傻乎乎的猪是来年的幸运使者(Glücksbringer),是代表着意外的福气。几千年来,猪在欧洲一直被认为是力量和繁荣的象征。在北欧神话里丰饶之神弗雷(Freyr)的坐骑就是一头金毛的野猪,它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日耳曼人的盾牌和徽章之上,为勇士们带来幸运与保护。那个时候野猪被日耳曼人称为Eber,因此还诞生出一个古老的姓氏Eberhard,意思是像野猪一样强壮。甚至在德国上巴伐利亚还有一个城市叫Ebersberg,它的城市徽章便是一头向上攀登的野猪。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会将猪作为祭品献给生育女神和农业女神得墨忒尔(Demeter)以祈求丰收。汉诺威最古老的市博物馆(Meseum August Kestner)就藏有一件来自公元前450年日耳曼人献给女神得墨忒尔的猪祭祀品。而到中世纪时,人们会在集市上举行比赛,落败者会收到一只小猪作为安慰奖。尽管比赛失败者不得不忍受一些蔑视和嘲笑,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因为小猪不需要很精细的食物喂养,只需一年就可以膘肥体壮,繁殖速度还特别快,能够养活一家人,谁能不爱猪猪呢?到了现代德国,人们对猪的喜爱只增不减。德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吃猪肉的民族。光德国香肠就有超过1500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香肠。例如慕尼黑白肠(Weißwürste),柏林咖喱肠(Currywurst)以及纽伦堡烤香肠(Rostbratwürstchen)等等。当然除了香肠,还有德式猪肘,生猪肉面包,猪排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猪猪已经在德国饮食文化里占据了半壁江山。德国人甚至还为猪猪建立了博物馆,在斯图加特就有着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猪博物馆(Schweinemuseum),它是由旧屠宰场改建而成的。27个主题房间里展示了超过50000件展品。在中国农历猪年博物馆甚至还举办特别活动。德国人的姓名里也常出现猪的身影。Schwein在德语里是“猪”的意思。Schwein这个姓氏在整个欧洲都非常常见,德国甚至还有姓Schweinshaupt(猪头)、Schweinebein(猪腿)、Schweinefuß(猪脚)和Schweinsteiger(养猪人)。在德语中我们同样可以窥见德国人心目中小猪的身影。当人们说“Wer Schwein hat, hat unverdientes Glück”时,意思就是当谁收获了小猪,谁就有意外之喜。当人们汗流浃背时,还可以说“schwitzen wie ein Schwein”,也就是像猪一样流汗。

05

创新与传承:传统美食的现代演绎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德国香肠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开始涉足食品行业,推出具有科技特色的香肠产品,为传统美食注入新的活力。自1938年沃尔夫斯堡工厂开业以来,大众汽车就开始为工人生产食品。1973年,大众开始生产咖喱香肠(Currywurst),产品一经推出便深受员工喜爱,逐渐在当地超市热销。近年来,这款香肠的年产量一度超过大众汽车销量,每年约生产700万根,大众甚至为其分配了专属的零件编号——199 398 500 A。该香肠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德国农业协会(DLG)颁发的金奖,已经成为大众在德国民众心目中一款标志性产品。

德式香肠,这不仅仅是一根根美味的肉制品,它更凝结着德国人的智慧、传统和生活哲学。从古罗马时期传承至今,德式香肠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德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日常饮食,还是节日庆典,德式香肠都以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诉说着德国的历史与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