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合一到分离:中国古代爵位与官位制度演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8: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合一到分离:中国古代爵位与官位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爵位制度源远流长,从周代的"公卿大夫士"到后来的"公侯伯子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中国古代爵位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官位的关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是历代君主为巩固统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执掌等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其中周代的“内爵”可以视为最早的官位分等。《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也。此据周制也......公卿大夫者何谓也?内爵称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和《续汉书·百官志》都明确记载了某些职官的位,表明官僚体系中,还存在着以“公卿士大夫”序列排列的位。“公卿士大夫”的说法起源于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已有“公卿大夫相继于朝”的记载。

《孟子·万章下》叙周室班爵录:“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贾谊《新书·阶级》:“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施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白虎通义·爵》:“爵有五等......”。因此,“公卿大夫士”的本质为爵,至迟在战国中后期已形成公侯伯子男的外爵和公卿士大夫的内爵两套体系。有学者认为,秦及西汉时期的官僚体系是由公卿大夫士爵位系统和以石数标称秩级的禄秩系统共同构成的,它们又与二十等爵系统共同组成支撑秦汉官僚政治社会的三个支架。

总之,爵位与官位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在某些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皇族封爵、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用现在的白话来说有爵位不一定有官位,有官位不一定有爵位,有些人既有官位又有爵位,有些人因为有了爵位能获得更好的官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