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泸州历史谈: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为何南宋的泸州让人神往和心伤?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4: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泸州历史谈: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为何南宋的泸州让人神往和心伤?

泸州,一座位于四川南部的四线临江之城,因泸州老窖而广为人知。然而,若抛开泸州老窖,许多人对这座城市知之甚少,甚至觉得它乏善可陈。但从探寻地方民俗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泸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值得讲述的故事。

在秦始皇嬴政的祖辈还是秦国时期,巴蜀就已被纳入秦朝版图,泸州旧称江阳,当时的泸州人多为原始的巴国土著。巴人剽悍勇猛,在周王朝开国之初便立下赫赫功勋。巴蜀两地因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影响了性格,巴人相较于蜀人更为勇猛,蜀人头脑精明,巴人则相对直爽,并非贬义,只是他们心思没那么复杂。周武王伐纣时,看中巴人的战斗力,令其担任急先锋打头阵,巴人不负众望。

数千年后的宋朝,重庆和泸州虽已不再是巴人后裔聚居地,历经多次人口变迁,但山水基因和巴地遗风犹存。在泸州的神臂城和重庆合川的钓鱼城,这种勇猛和民族气节再次彰显。

合川钓鱼城让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命丧于此,而泸州神臂城则在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蒙军大举进攻西川、夺取成都的紧急战况下,于1242年由兵部侍郎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以重庆为营主持全川防务,依据“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建立“山城防务体系”,看中神臂城绝佳的地理优势,在此筑垒为营。

从1242年到1277年的三十多年间,泸州军民在此坚持抗元,使神臂城饱经战火硝烟,其间要塞五易其手,战况惨烈。神臂城保卫战对延缓南宋王朝的灭亡起到关键作用,虽南宋最终于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后覆灭,但神臂城坚守至1280年,铸就了保卫华夏的壮丽史诗,被后世誉为“铁打的泸州”,史称“铁泸城”。

史载守城35年5度易手,最后弹尽粮绝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残军全部战死。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甚至有“神臂城之后无汉人”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被认同)。实际上,蒙元军队在中原从达鲁花赤到士兵,大部分都是投降宋军,崖山之战灭宋的也是张弘范带的降元水军,可谓“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神臂城延续着宋王朝最后的尊严,尽管最终沦陷,但在南宋时期,泸州的经济和军事地位一度跃居前茅。

据泸州地方志记载,南宋时,京城临安的供给保障线主要依靠长江水运,泸州地域控三巴连滇、黔,粮、油、盐、茶、糖、酒、山货、木材、铜铅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长江下游地区,朝廷官员、商家巨贾来往频繁,使得泸州的经济在明清之前达到了第一个顶峰。

当时宋代的泸州,城内城外不仅糟房户众多,而且建在市街、码头驿道的大小酒肆、酒楼更是数不胜数。有专门为官家提供登临畅饮的南定楼、会江楼;有为商贾聚会、交易的“皇华馆”、“通津馆”、“留春馆”“骑鲸馆”,还有分散设立在全城大街小巷里的小酒店、小酒馆,故而有“万户赤酒流霞”之誉。因为迎接宴请日益增加,赏乐雅聚促进了地方酒家的修建,城中四大酒家应运而生。

位于西门城头、会津垣,大小河街口处的“皇华馆”,因紧靠县衙一侧而生意兴隆。据史载,该馆建于嘉泰元年,屋架二十楹,规模不小。馆下是长江、沱江会津处,也是资中粮船、内江的糖船、自贡、富顺盐船停靠处,官盐在这儿验货中转,糖、米在这儿上岸交易批发,皇华馆成为宴请之所。

进士唐庚的“万户赤酒流霞”就题于城楼壁上。明代太史公杨慎有“皇华亭头望弥弥,来舟争抢的流水”,可见登上皇华馆,长沱二水尽收眼底,是一处绝佳的大酒家,可惜如今已不复存在,很多泸州人或许都不晓得这段历史。挖掘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将过去值得保留和传承的东西,在合适的时机重新呈现,让人们明白其意义所在。

治平寺是泸州城的标志建筑,寺下是白塔,街上有大酒家——通津馆。据考究,这座建在城中闹市区的酒家,大约位于今天泸州饭店的位置。历史上有许多巧合之事,八百年前,因东门口大码头,竹架子下茶叶、烟叶、桐油、匹头、山货交易频繁,西南边少数民族商队马帮年年入泸,必往治平寺烧香拜佛,朝贡、市街交易兴旺,寺中香火旺盛,人来客往,使得通津馆生意兴隆达三江。

城中北门的留春馆,在府衙一侧,今大约是泸州大酒店址,为曹叔远所建,有门屋三间,左右有亭,一曰酣红,因亭下有荔枝;一曰凝翠,有花径、柳园、小径掩映于绿丝中,是专门供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宴会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政务用餐场所。

南门营沟,因龙泉井酿出美酒,酒经水巷子下耳城上船,运往渝万、荆湖。每天停靠在耳城、铜码头、澄溪口的木船百艘,搬运货的力行上千人,可谓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著名的“骑鲸馆”大酒家就建在此处。

宋朝泸州的这四大酒家:“皇华馆”、“通津馆”、“留春馆”、“骑鲸馆”,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当年的霸气和规模,足见宋代泸州的繁华。然而,俱往矣,一切都如云烟,在历史的天空下,我们回头再看,知晓的人寥寥无几。但正如沽酒客所言,谈古论今,继往开来,多了解地方的过去,总是有益的,因为它还有再复苏的那一天,只是会以新时代的面貌呈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