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须草的功效与作用
猫须草的功效与作用
猫须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去湿、排石利水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猫须草的生长分布、性味归经、形态特征、性状鉴别、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等信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中药材。
生长分布
猫须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多为栽培。
性味归经
猫须草性味甘淡微苦,凉。
主要来源
猫须草为唇形科植物猫须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猫须草为亚灌木,高0.5~1米。茎枝四方形,紫褐色。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两面被毛,下面具腺点;叶柄长1~3厘米。花淡紫色,2~3朵一束对生,总状花序式排列于枝顶;萼管状,5齿裂,结果时下倾,上面裂齿大,膜质;花冠管纤弱,肢2唇形,上唇3~4裂,下唇全缘;雄蕊4,2长2短,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形如猫须,长4~6厘米;花盘前面肿胀:花柱顶端棒状。小坚果球形,表面有网纹。花期夏、秋。
性状鉴别
全草长30-70cm或更长。茎枝呈方柱形,节稍膨大;老茎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断面木质,周围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嫩枝对生,紫褐色或紫红色,被短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的叶片边朋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的叶片边缘有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柄长约2cm。轮伞花序每轮有6花,多已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微苦。以茎枝幼嫩、色紫红、叶多者为佳。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芭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被有多种类型毛茸。皮层薄壁细胞5-10列,于棱角处有厚角细胞3-6列。中柱鞘纤维木化,3-10个一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少数2-3个相柔,径向散列,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均呈方殂或多角形,木射线宽1-2细胞。骨部薄壁细胞具壁孔。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毛茸,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海绵组织细胞4-6列,排列疏松。主脉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功能主治
猫须草具有清热去湿、排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