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议助女孩返校,专家详解7步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会议助女孩返校,专家详解7步构建和谐家庭
从一个真实案例看家庭会议的力量
2023年3月,一位焦虑的家长向社工求助,希望得到即时帮助。这是一个关于孩子拒学问题的案例。
案主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瑶瑶小学一年级,开学以来多次哭闹不肯上学,求助时已拒学在家两周多,并拒绝和家长言语交流,爱发脾气,经常一个人生闷气,尤其和妈妈的关系很差,和其他小朋友关系也很糟糕,勉强能和爸爸很少的交流。
大宝出生几个月就由爷爷奶奶在老家带大,快上小学了才和爸妈一起生活。妹妹幼儿园小班,一直跟着爸妈生活。
目前家庭六口人住在一起,家庭中话语权集中在奶奶那边,奶奶很有掌控欲。
家人的分工是年轻的父母负责赚钱养家(从事新媒体行业),爷爷、奶奶负责生活照顾和接送两个孙女。婆媳关系僵化,家庭成员间交流阻滞,家庭氛围沉闷。
社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介入,经过近一个月的服务,最终帮助瑶瑶顺利返校,各方面情况稳定,瑶瑶和家人以及同伴的关系改善,家庭氛围也有所好转,瑶瑶爸爸妈妈心理压力减轻,负面情绪缓解,本阶段介入目标完成。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家庭会议在解决家庭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家庭会议为什么如此有效?它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又该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家庭会议呢?
家庭会议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
家庭会议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家庭沟通方式。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Sheldon & King, 2001)。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心理的积极面,并试图理解和促进个体在生活中的繁荣和成长。它关注人类内在的积极特质,例如乐观、创造力、勇气、幽默感等,以及积极情感状态如喜悦、爱和希望。
家庭教育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每位父母都十分关心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在这方面,积极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因此,在教育子女时,家长可以有效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他们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孩子的个人品质,明确孩子的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应的发展建议。这样做有助于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家庭会议
时间分配:确保每周有固定的家庭互动时间。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的理念,将工作与家庭时间明确划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深度沟通:建立家庭会议制度,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家庭交流。运用"我信息"表达法,如"我感到...因为...",避免指责性语言,促进理解与包容。
共同活动: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周末郊游、节日庆祝、兴趣培养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创造共同回忆,强化家庭认同感。
建立家庭仪式:设计独特的家庭传统,如每周五的电影之夜、每月的家庭读书会等。这些仪式感强的活动能增强家庭凝聚力。
培养共同兴趣:发掘家庭成员共同爱好的领域,如园艺、烹饪、运动等。共同兴趣的培养能创造更多互动机会,增进理解。
解决冲突策略:建立家庭矛盾处理机制,明确表达、倾听、协商的步骤。可以采用"暂停-思考-回应"的模式,避免情绪化对抗。
情感账户管理: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互动比作银行账户,通过日常的关心、赞美、支持等正向行为进行"存款",在需要时才能有足够的"余额"应对挑战。
家庭会议的实际效果
通过瑶瑶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会议带来的改变:
改善了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从冷战和争吵转变为开放和包容的对话。
增进了亲子关系:父母尤其是妈妈与瑶瑶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瑶瑶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解决了孩子的行为问题:瑶瑶顺利返校,与他人的交流恢复正常,情绪控制能力得到提升。
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情绪得到缓解,对家庭和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
家庭会议不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更是一个促进家庭成员间理解和合作的桥梁。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参与家庭决策,从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如观心实验室所倡导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家庭会议正是通过平等、开放、包容的沟通方式,让爱在家庭中流动,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这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责任感,更能促进家庭和谐,助力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