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小学生书包有多重?称重开包后发现了这些情况
惠州中小学生书包有多重?称重开包后发现了这些情况
惠州中小学生的书包有多重?近日,记者走访了惠州多所学校,为中小学生的书包称了下“体重”。称重的书包中,最轻的学生书包(一年级)约4斤,最重的书包(八年级)约16.6斤。
走访>>
多数中小学生书包超重,最重达16斤
下午放学时间,来接孩子的家长把校门前的道路挤得满满当当。在某学校门口,记者随机为十多名学生称量了书包。其中,最轻的书包(一年级)为4斤,最重的书包(八年级)约16.6斤。接受称重的一年级学生书包大多数都超过了6斤。
书包的重量多少合适?“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学生背负的书包重量不应超过学生体重的1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脊柱外科主任李贤坤表示,过重的书包会让孩子的身体向前倾斜,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和疼痛,影响孩子的步态和平衡感。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中提到,学生背负的书包重量不应超过学生体重的10%。按照这一标准,国内许多学校都曾发出过倡议,一二年级学生书包不超过2.5千克,三四年级学生书包不超过3.5千克,五六年级学生书包不超过4.5千克。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仍有许多中小学生面临书包超重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李贤坤表示,青少年儿童脊柱疾病多发,与体育锻炼不足、姿势不良、书包过重有一定关系。他建议,可选择有较好的背部支撑设计及合适的胸、腰扣设计的书包,可以有效分散书包重量,减轻孩子们的背部压力。
孩子们的书包为何这么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可能会找到答案。一名二年级的女生展示了她每天所背的书包,这个超过11斤的“大书包”装有十多本每天上课需要用到教材、学习资料,还有一本厚厚的课外书,美术用具、画本等物品。
书包的重量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长。在惠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门口,一名八年级男生的书包重达16斤。他告诉记者,这学期自己一共要学八门课程,由于学校实行走班制,他每天上学和走班时都要背上所有的课本和学习资料。事实上,这随机得来的16斤,在同年龄段学生中属于“中等”,据记者了解,广州一家中学的初一新生,书包重量已经超20斤,各种练习册、作业本等教辅材料的重量远远超过课本的重量。
建议>>
优化学校配套让孩子“轻装”上学
说起孩子的书包,家长刘女士直呼“心疼”。“一年级的书包就有6斤多,孩子有时背久了会喊累,所以上学时一般都是我们帮她背。”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身高120多厘米,体重40斤。她告诉记者,女儿的书包里仅语文和数学两科就有不少学习资料。其中,语文有课本、拼音资料本、一号作业本,数学有课本、计算题册、田字簿,再加上两科的课后练习试卷,以及英语、科学课本、道德与法治课本,还有文具,整个书包被塞得满满的。
“这还没算饭盒、水壶、数学学具、美术画笔等日常用品,算上这些更重。”刘女士说。为了给孩子的书包减重,她在挑选学习用品时尽量选轻便的。带去学校的水杯也用小容量的。孩子每天要带饭盒到学校吃早餐,她就让孩子单独拎个包,不把额外的东西塞书包里。
记者注意到,虽然“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但实际上有些学校仍会每天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
“现在每天都有预习复习、听写默写、练习卷等,所以用到的书她都要背回家”。刘女士说,虽然孩子每天需要背书带作业回家,但这也是必须的。如果没有作业,孩子的学习效果可能无法保证。
在中小学生书包里,除了学习用品,还有一部分是生活用品,比如水杯、饭盒等。有家长呼吁学校优化保障服务措施,让书包重的物品可以留在学校,为学生书包减重。
惠州某公办学校家委会代表林逸言先生建议学校结合实际条件做好“加法”。例如,在学校各个班级增加储物格,让孩子们可以将不必带回家的课本、餐盒、水杯等物品从书包里掏出来,留在学校,也可以为孩子减轻书包的重量。
声音>>
为学生减负还要为老师、家长减负
从减负入手,为学生的书包减重,惠州不少学校正在不断探索。比如,惠州市南实小学推行“书包不回家”活动,在全校开展校内晚辅服务,安排老师辅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当日作业。
“我们进了通过晚辅让作业不出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南实小学班主任周洁老师介绍,学生完成作业后回家,书包可以留在学校内,减轻了学生的身体负担。这一举措很受家长的欢迎,班上一共有46名学生,参加晚辅的就有43人。
“书包的减重相对容易,但学习上的‘减负’需要多措并举,多方配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罗晓红教授认为,中小学生的书包太重,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年年喊书包“过重”,年年书包依然还是很“沉重”,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症结才能更好地破解它。
在罗晓红看来,书包既要满足学校课程安排上的需要,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习惯的缩影。她建议家长朋友和学校老师从行为习惯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收纳意识,帮助孩子做好“书包管理”,学会让书包做“减法”,让书包腾出更多“空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罗晓红表示,减重是减去有形的重量,但社会各界更应该看到的是“有形的重量”背后学生学业负担的问题。她认为,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不给学生布置过度的、不必要的、重复性的作业,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此加强督导。
“实际上,书包的重量不仅折射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有学校老师的负担,以及家长对教育的焦虑。”罗晓红认为,要让学生减负,还需要为学校减负、为教师减负、为家长减负,从源头上治理书包超重的问题,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