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丹道与道教:一个研究生命延长,一个祈福禳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丹道与道教:一个研究生命延长,一个祈福禳灾

丹道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以研究生命延长为核心,与道教的宗教性质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将带你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探索丹道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魅力。

丹道与道家不同,应当从实质上去辨别,要弄清道家炼养功夫的内涵,这是首先解决的问题。
所谓丹道,是以研究解决生命问题为本质的。
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年以来,生命是循环往复的,是一个自然规律,就是所谓“乐天知命派”,儒家,一般都是采取这样的看法。
人都喜欢生,厌恶死,于是由情感出发,会幻想有一个主宰者,人的的或生或死,完全取决于他的喜恶,我们要想长生,唯有靠近他,哀恳他,讨他的欢喜,这就是世界上宗教的起源,这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怯弱的、投降的表现,我们可以叫他为“吁天祈福派”。
人的身体,其实是一部很复杂灵巧的机器,然而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以及因种种内外因素而引起的身体变化中,仔细观察,并不是一个不可测识的东西,他之所以有病、衰、老、亡等现象的发生、发展,也是有他的规律,并不是完全不能掌握或左右的事情。
因之研究什么是对身体不利的,什么是对身体有利的,哪些情况能致疾,哪些情况能使无病康强,并且由之进一步,要使完全掌握生命权衡,逃脱自然规律,与大自然的老、衰、病、亡作斗争,与其他道家功相比,丹道养生是非常不错的了。

我这里叫他为“与天争衡派”,这是东方独有的学说,世界上从没有人敢揭出这样的标帜。
所以丹道本质是研究如何延长自己的寿命,如魏伯阳祖师、许旌阳祖师、吕纯阳祖师、张紫阳祖师、张三丰祖师等人,就是道家的典型人物。
道家与道教不同,教,唯恐人不信,但“家”,则是隐晦的,即如上面所举诸人,他们并没有公开传教,而且就在其著作里面,都是隐语譬喻,从没有明显说出他们的方法究竟,但他们对于生命的看法,则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掌握,所谓“我命在我不由天”、“盗夺天地,逆运造化”、“改形免世厄,号之为真人”等,在他们的著作里,到处都是充满这种气氛的。
这是一种积极的、英勇的、斗争的姿态,与宗教家的姿态,恰恰是尖锐的对立,没有丝毫共通之点。
如上面所讲的,丹道当中高深、隐秘、从不公开传授的学说,所谓“虽愚昧野人得之,立跻圣位”。
又说:“百二十岁,也可还丹。”至于丹道当中的北宗,本身阴阳、性命双修学派,则是纯赖自力苦修之渐法,一步一步,逐级上升,故传授比较广阔,但内中的某一些关键问题,如玄关奥旨、药物先后、末后大著等,除了你功候已到,老师不会轻易传授。
尽管他们的书上仿佛已经说完说透,其实诀中有诀,法外有法,如伍冲虚还切问二十载于曹还阳呢,如偶有所得,妄自尊大,则一指之差,千山之隔,未有不半途而废者!

丹道一派起源,早在当上溯到《周易》、《老子》和《内经》。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之象数,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两仪阴阳,以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幻化无穷,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复归于无极,此即天人一气,三才一贯之理,世间万事万物,有形无形,皆莫能外者。
《老子》亦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曰:“谷绳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则其中已隐含玄关一窍、本身阴阳入手之秘,其义深矣。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卷之《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绳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四篇,皆是修道之准则。
从历史角度看,丹道与方伎、医经、房中、阴阳有一 定瓜葛,道学与道家、阴 阳家、医经、杂家、兵家有直接联系,二者是明显不同的两个系统。
后来东汉魏伯祖师阳作《参同契》,总结古代丹道炼丹与道学修道之精髓,明言大易、黄老、炉火之三者,如根茎、枝叶、花果之相连。
纯阳吕祖,继踵《参同》,传至张紫阳,著《悟真篇》,号称南宗,其《外篇》虽亦强调见性,然犹是以身外阴阳之人元丹法为主,五传白祖玉蟾,则已有转重体内阴阳,并与佛法禅宗合流之势,而开北派七真清静法门之先河,金元之际,外族强盛,北派挺兴,广传渐法,并且教道并传,是其特点。
再后至明之陆潜虚创东派,清之李涵虚创西派,则是南北二派之折衷学说,并且不会公开传授,此上是丹道家的主流,其它小派支流,真伪混杂,难为凭准。
至于道教的起源,远溯殷商,他们也是五医,都是说绳说鬼,带有特异功能。到了汉末三国,于吉创“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创“天师道”,其四代张盛迁居江西之龙虎山,形成“正一天师道”,拖老子而创立的,带有某种色彩,唐宋两代,道教都得到朝廷的支持。
金元之际,本是丹道家的邱长春祖师得元太祖的信任,奉为帝师,总管天下道教,于是丹道家与道教统一起来,道教中有丹道,但究竟不多,丹道中也有道教,但毕竟不以教为主。
实际上,丹道以出世为宗,多带有独善其身的倾向,而道教则完全是世俗社会团体,以禳灾祈福、科禁符箓为主,种种活动,都离不开广大的社会群众支持,是入世的,与丹道的出世恰恰是相反的。
道是一种途径,一种规律,也是一种方法,所谓诸子百家,皆各有其道,而今天这里所说道是延长寿命,道家养生的方法,因此可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者,专门研究改造人体工程,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导师,并不是装模作样的玄而又玄,持斋茹素等事如一般人的所谓道,严格地说,他们应当叫做“丹道家”以与一般的道教是有区别的。
也许有人要说,这是故意抬高丹道的身份?这个不做辩论,有些著作还在,可以去翻翻《参同契》、《抱朴子》、《石函记》、《铜符铁券》、《入药镜》、纯阳诗词(内中乩笔及后人附会之作应除开)、《悟真篇》、三丰《玄要篇》,以及清净功法中的《黄帝内经》、《老子》、《庄子》、《性命圭旨》、《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唱道真言》、《乐育堂语录》、《道书十二种》等(按刘悟元道书十二种也有《参同契》、《悟真篇》,不过讲的是清净之事,此缘丹道与道家事虽不同,理则一致,宜知之),书本知识并非能表达全部意思,至于是真是假,靠各位自己理解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