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手青中毒频发,专家提醒:这种野生菌务必煮熟食用
见手青中毒频发,专家提醒:这种野生菌务必煮熟食用
近日,一位名叫小林的年轻人因食用“见手青”蘑菇而中毒,出现了幻觉,看到家中有许多“小人”跑来跑去,手机上的文字也变得混乱不堪。这并非孤例,另一位辛先生也在食用见手青后出现类似症状。专家提醒,见手青虽美味,但含有类似LSD的致幻物质,容易引发中毒。一旦出现中毒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大家务必谨慎对待野生菌类,尤其是见手青,切勿轻易尝试。
“见小人”不是儿戏
“见手青”是云南地区常见的一种野生菌,属于牛肝菌家族。它名字里的“青”,是指菌体被手触碰之后或者用刀切开会变“青”的意思。这种蘑菇味道鲜美,但同时也含有多种有毒物质,食用不当极易导致中毒。
见手青中毒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产生幻觉,尤其是“小人国幻视症”。患者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小人国,到处都是不及一尺高的小人,极为调皮,不断对患者挑衅、围攻、纠缠住不放,引人烦躁,严重者多表现出精神分裂。据中毒过的患者描述,他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周围的蘑菇也会变得五彩斑斓。
除了幻觉,见手青中毒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症状。北京的赵大姐因食用未煮熟的见手青,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甚至失去了记忆;扬州的云南姑娘小薇则在中毒后出现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四天的排毒治疗才好转;浙江的吴阿姨在食用野生“见手青”后,出现上吐下泻,肝肾功能严重受损,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
致幻机理:大脑里的“假消息”
见手青中的有毒物质与麦角酸二乙酰胺(LSD)类似,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与人大脑的神经媒介5-羟色胺等分子结构极其相似。因此,它们能在大脑中“鱼目混珠”,参与和影响神经传递代谢活动,扰乱大脑正常功能,使人产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毒素伪装成大脑里的“自己人”传递假消息,使大脑真的以为自己看见了什么,其实都是幻觉。
安全食用指南
见手青虽然美味,但处理不当或生食极易导致中毒,甚至留下长期健康隐患。专家建议,见手青必须煮熟才能食用。正确的烹饪方法是:将见手青切厚片,放入容器,用保鲜膜覆盖并扎几个气孔,大火上汽蒸10分钟,冷却后再炒。也可以采用先蒸熟、微波炉加热熟成再烹饪的方法。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烹饪得当,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耐受见手青中的毒素。因此,对于这种野生菌类,最安全的做法是“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加强科普,远离危险
近年来,网络上将见手青中毒体验娱乐化,一些短视频平台甚至有人发布生吃见手青的视频,这种行为极其危险。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应加强科普宣传和内容审核,避免类似危险行为的传播。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强调:“野生的‘见手青’多属于条件食用菌,味道鲜美,但同时可能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毒机理复杂,中毒后果严重。网络中将‘见手青’中毒体验娱乐化,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公众应坚持‘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相关部门要强化相关科普宣传。”
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季,也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读者,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请谨慎对待野生菌类,切勿轻易尝试。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及时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