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春节期间社区健康管理指南
国家卫健委发布:春节期间社区健康管理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重要通知,将“12356”设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这一举措旨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确保该热线于2025年5月1日前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公众可通过拨打“12356”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成为社区健康管理的重点。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以下几点预防措施值得重点关注:
保暖与个人卫生:寒冷天气容易引起或加剧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和长期病患者需特别小心。应留意天气预报,适时添加衣物,保持室内温暖。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触摸眼、口和鼻,减少感染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避免吸烟和过度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接种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尤为重要。除个别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满六个月或以上的人士都建议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同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病患者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
环境通风与个人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时定期开窗通风。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正确佩戴口罩并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关键。
春节期间,家庭聚餐和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合理饮食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食品安全第一:选购食材时应注意来源,不购买不明来源的山珍野味。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剩余食物应妥善储存,并在食用前充分加热。
均衡营养:春节期间的餐桌往往以鱼肉为主,但不应忽视主食和蔬菜水果的摄入。深色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每餐都包含蔬菜,每天食用水果。
适量饮食:聚餐时容易出现饮食过量的情况,应注意细嚼慢咽,控制食量。每日三餐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限制零食和酒精摄入:零食和酒精往往热量较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建议适量食用坚果,避免过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相当于45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葡萄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需特别注意饮食,避免高油、高盐、高糖食品。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选择软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春节期间的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还承担着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任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活动,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和跨机构共享。
健康评估与筛查: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综合风险评估,识别高危人群。针对慢性病、孕产妇保健、儿童健康等重点领域,实施标准化筛查。
诊疗干预与随访:提供常见病诊疗、并发症控制、康复护理等连续性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随访,跟踪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
健康科普与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结合季节性流行特征,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
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为儿童和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
春节期间,社区居民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积极参与健康管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及时就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平安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