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圣经》中的利维坦:混沌与秩序之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9: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圣经》中的利维坦:混沌与秩序之战

在《圣经·约伯记》中,利维坦被描绘为一种力大无穷的海怪,它拥有刀枪不入的鳞片,能喷火并制造闪电,是上帝创造的用以挑战人类的怪物。《约伯记》第41章如此描述了“利维坦”:

论到鳄鱼的肢体和其大力,并美好的骨骼,我不能缄默不言。谁能剥它的外衣?谁能进它上下牙骨之间呢?谁能开它的腮颊?它牙齿四围是可畏的。它以坚固的鳞甲为可夸,紧紧合闭,封得严密。这鳞甲一一相连,甚至气不得透入其间,都是互相联络、胶结,不能分离。它打喷嚏就发出光来;它眼睛好象早晨的光线。从它口中发出烧着的火把,与飞迸的火星;从它鼻孔冒出烟来,如烧开的锅和点着的芦苇。它的气点着煤炭,有火焰从它口中发出。它颈项中存着劲力;在它面前的都恐吓蹦跳。它的肉块互相联络,紧贴其身,不能摇动。它的心结实如石头,如下磨石那样结实。它一起来,勇士都惊恐,心里慌乱,便都昏迷。人若用刀,用枪,用标枪,用尖枪扎它,都是无用。它以铁为干草,以铜为烂木。箭不能恐吓它使它逃避;弹石在它看为碎秸。棍棒算为禾;它嗤笑短枪飕的响声。它肚腹下如尖瓦片;它如钉耙经过淤泥。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洋海如锅中的膏油。它行的路随后发光,令人想深渊如同白发。在地上没有像它造的那样,无所惧怕。凡高大的,它无不藐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

在《启示录》中,利维坦的形象变得更加恐怖,预示着末日的混乱与毁灭。这种象征意义跨越了多个文化,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

哲学诠释:国家的隐喻

托马斯·霍布斯在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中,将这一概念引入政治学。他用“利维坦”比喻国家,认为国家是一种由社会契约建立的强大权威,旨在保护公民的安全与自由,防止自然状态下的混乱与战争。

在霍布斯看来,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之中,生活是“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的。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订立契约,将所有权力转让给一个第三方——国家。这个国家,即“利维坦”,集中了所有个体的权力,成为一个无比强大的新组织。人们必须服从这个意志,因为如不服从,便会重新回到那可怕的战争状态。

文化演变:从宗教符号到流行文化

利维坦的形象在后世文化中广泛应用。在动画《绝对防卫利维坦》中,利维坦是一位美少女角色,故事围绕她与其他幻想生物共同抵御威胁展开。即将上映的动画剧集《利维坦》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1914年一位王子与女孩在巨型生物工程飞艇上的冒险经历。

在文学作品中,利维坦也常被用作权力与秩序的象征。例如,在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巨大的鲸鱼莫比·迪克就被视为利维坦的化身,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征服。

象征意义的延伸:混沌与秩序的永恒主题

利维坦不仅是宗教和哲学中的符号,更成为了权力、秩序与混沌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这一象征意义仍在延续。例如,在讨论全球化和国际秩序时,一些学者会用“利维坦”来形容某些强大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角色。

利维坦的形象提醒我们,人类社会始终在混沌与秩序之间寻求平衡。它既象征着自然界中不可征服的力量,也反映了人类对安全与稳定的渴望。在面对自然的伟力时,我们需要以谦卑的态度去尊重与理解,而不是轻易地挑衅。这种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秩序的追求,正是利维坦这一符号跨越数千年仍能引发共鸣的原因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