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极化技术助力小卫星通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极化技术助力小卫星通信

引用
中国科学院
6
来源
1.
https://www.cas.cn/syky/202409/t20240929_5034271.shtml
2.
http://www.nssc.cas.cn/xwdt2015/kydt2015/202409/t20240927_7386060.html
3.
https://www.cas.cn/syky/202409/t20240926_5033964.shtml
4.
https://www.ncsti.gov.cn/kjdt/kcrb/?rid=775735
5.
https://www.g6gconference.com/index/Details/index.html?id=744
6.
http://www.teleonline.cn/dxjs/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24102415082500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在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为小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一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展现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未来航天通信系统的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01

技术突破: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

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极化方式的选择对信号传输质量至关重要。圆极化天线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如抑制法拉第旋转效应、减小雨雾干扰、抗多径干扰等,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系统中。然而,传统微带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法产生的圆极化带宽有限,难以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对宽带化的需求。

针对这一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该天线设计具有以下核心创新点:

  • 宽带化设计:通过结合两层超表面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比传统天线更宽的工作带宽。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微带天线品质因素(Q值)的限制,能够在宽频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圆极化特性。

  • 低成本与低剖面: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该天线设计还兼顾了成本和尺寸因素。低剖面设计使其更适合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部署,而低成本特点则有利于大规模应用。

  • 简化馈电网络:超表面单元天线的设计避免了复杂的馈电网络,简化了天线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 副瓣电平控制:针对宽带阵列在高频段可能出现的高副瓣电平问题,研究团队基于方向图叠加原理提出了寄生切角方环方案。这一设计能够在不增加阵列尺寸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副瓣电平,优化了天线的整体性能。

02

应用前景:小卫星通信的革新利器

小卫星通信系统对天线性能有着特殊要求。一方面,小卫星体积和重量有限,需要天线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为保证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又要求天线具备高增益、宽带化的能力。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恰好满足这些需求:

  • 宽带化优势:能够适应不同频率的通信需求,提高系统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

  • 小型化设计:低剖面特点使其易于集成到小卫星平台,不占用过多空间资源。

  • 高性能表现:高增益和稳定的圆极化特性确保了远距离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 环境适应性强:对雨雾、多径效应等干扰因素的抑制能力,保证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通信稳定性。

03

研究团队与未来展望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柳海鹏,在张云华研究员和赵晓雯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微波天线领域权威期刊《IEEE天线与传播汇刊》上,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的资助。

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未来小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