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召开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
内蒙古召开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
2024年12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聚焦校园传染病防控和HPV疫苗接种等议题,来自北京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区级、市级、各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部门、高校的校园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控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旨在跨区域交流合作,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群策群力。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与健康学会会长高昇在致辞中指出,面向中小学校的青春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自治区疾控、教育、高校不同岗位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各自都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中有着自己的经验和困难。此次研讨会是一个良好契机,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定能激发出更多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自治区乃至我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贡献智慧与力量。
随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针对“中国校园传染病流行现状特点”这一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马军教授主要从以流感为代表的校园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以HPV感染为代表的校园性传播疾病为切入点进行了当前校园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分析,特别聚焦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具体包括校园HPV防控体系构建以及HPV疫苗接种的推进。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副主任董彦会研究员进行了以“中国校园HPV感染防控工作进展”为题的学术报告。董老师在报告中强调了加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推广HPV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通过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全国中小学校园健康及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115+项目)中开展期间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的中小学校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调研,深入分析了2449名教育工作者及学校卫生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健康主管校长、校医、班主任等对HPV防控及接种HPV疫苗基础知识、防控措施的认知及影响因素。
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张秀红科长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学校卫生工作和校园常见病防控工作。张科长指出,内蒙古疾控中心通过加强协作、完善体系建设、信息化监测、强化标准引领等措施,积极推进学校卫生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干预工作,包括成立近视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深化科普宣传教育等。此外,张科长还介绍了近年来疾控中心在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张科长的报告全面展现了内蒙古在学校卫生和常见病防控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闫绍宏主任医师在“预防子宫颈癌,从青少年开始”的报告中强调了青少年女性及早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性。文件指出,全球约69万例癌症可归因于HPV感染,其中子宫颈癌占比达83%,且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最佳策略,青少年是首要接种对象,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情况,加强校园HPV防控工作,推进HPV疫苗接种势在必行。内蒙古自治区在HPV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将HPV疫苗接种纳入民生工程,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接种率,以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
在专家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具体包括所在单位针对HPV、艾滋病、流感等传染病,以及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的宣传科普教育工作的举办形式、具体成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并着重针对中小学校、高校等不同层面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就校园HPV防控工作应切实加强疾控、学校、家庭等多方协作,结合各地区政策及落实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HPV防控工作,推进HPV疫苗接种达成共识。
会议最后,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与健康学会会长高昇进行了简要总结,高局肯定了疾控、教育等部门在内蒙古自治区校园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控工作中的成果,同时指出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在校园卫生与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当前部门间的合作还需探讨更加切实可靠的模式,确保合作机制畅通、深入且落到实处。此外,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管防融合,形成保障校园师生健康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