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仲景创8种中药煎煮法,现代研究证实其科学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8: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仲景创8种中药煎煮法,现代研究证实其科学性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被誉为“医圣”。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详细记载了多种煎煮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他对药材特性的深刻理解,更是中药煎煮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煎煮方法及其科学原理。

01

先下入煎

在《伤寒论》中,使用解表发汗峻药时,常常用先煎去沫之法。如麻黄汤以及含有麻黄的方剂,均先煎麻黄;葛根汤及含葛根的方剂,先煎葛根;茵陈汤中先煎茵陈等。先煎者多为主药,其意久煎出汁,使药味浓厚,以更好地发挥功能。麻黄先煎去沫,可以减去沫中杂质带来的其他作用。

02

后下入煎

针对不同药物性味的特点,根据病情使用后下入煎法。如桂枝人参汤方后注云:“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肉桂更煮,取三升”。本方先煮人参四味,取其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用,后下桂枝,使其发表出邪,而不受人参、干姜的羁绊,否则五药同煎,则变桂枝芳香走表为温里通阳之用,就达不到表里两解的目的。

03

分煎合服

将一个方中的药物酌情分煎,最后将诸药液合而服之。如附子泻心汤,煎附子取其味厚重浊下行之性,意在温补肾阳而固表实卫;另渍三黄,取其气薄清轻上行之用,意在宣泄郁热而消满除痞。如此煎煮,上可清热开郁,下可温阳实卫,寒热并用,相济不悖,可谓寒热异其性,生熟异其味,药虽同行,气味温凉殊途而功效各奏。

04

煎煮丸药

对一些性味峻烈之品,张仲景不但根据病情改汤为丸,而且常用煮丸之法,可使峻药缓行,以攻为和,这样既可使药物缓缓发挥作用,又不致于因药物过猛过急而出现伤正留邪之弊。如实热结胸偏上,病势偏缓者,张仲景在力大用猛的大陷胸汤内,加入白蜜、杏仁、葶苈子等制成丸剂,煎煮顿服,取“丸者,缓也”之意。

05

麻沸汤渍

麻沸汤即滚开水。因水刚开时,水面有水泡如麻子大,故取名麻沸汤。用开水浸泡药物,搅拌后去滓饮汤,谓之麻沸汤渍法。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软属气痞的有效方剂,张仲景在方后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用麻沸汤渍之是因为大黄、黄连气厚味重,长时间煎煮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滚开的沸水浸泡少顷,绞汁即饮,这种特殊煎法所得汤剂就能达到取其气、薄其味而除上部无形邪热之目的,治疗火气痞。

06

去滓重煎

本法先将药物煎煮时许,然后去滓再煎浓缩取服。大凡和解之济,诸药之性味有或辛或苦或甘之不同,作用又有或开或降或缓之区别,其效应有或取其味与气之差别。若以常法煎煮,则难免因性味不均而影响疗效。使用去滓重煎法,则使诸药性味均和,作用协调,能达到和解之用,从而提高疗效。正如陈修园所说;“去滓重煎,有其能。”

07

米熟汤成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肺阴的同时,缓方中其他药物的寒降之性,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

08

加酒同煎

酒乃水谷精悍之气也,有通心阳利血脉之功。因其性剽悍滑疾而不易入于血脉,故用其煎药时需加入一倍之水,以变悍为柔而减其滑疾之性。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

这些煎煮方法的科学原理在于:

  1. 有效成分的溶出:不同的煎煮方法可以促进不同性质的有效成分溶出。例如,先煎可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后下可以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

  2. 药物性质的影响:一些药物如麻黄需要先煎去沫,以去除杂质;而一些芳香性药物如桂枝需要后下,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挥发。

  3. 药效的发挥:通过不同的煎煮方法,可以调节药物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例如,煎煮丸药可以使峻烈的药物作用缓和,而麻沸汤渍法则可以避免药物的泻下作用。

张仲景的这些煎煮方法在现代仍然被广泛应用。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些方法的科学性。例如,先煎可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后下可以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分煎合服可以实现不同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

在现代,一些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正在开展中药煮散的研究,以进一步优化中药的煎煮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曾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启动中药煮散的基础研究,提出中药精准煮散的概念。不少医疗机构已在开展中药煮散的临床应用研究,科研机构已开展中药煮散的制备工艺、品质鉴别包括DNA条形码鉴定技术、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药效学等系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张仲景的煎煮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医家的智慧,更展现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方法在现代的应用,不仅证明了其有效性,也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相信这些传统的煎煮方法将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