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食用油被污染,怎么分辨分装油?看有没有“油”字不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8: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食用油被污染,怎么分辨分装油?看有没有“油”字不对!

近期,油罐车混装煤制油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事件经过,分析各大食用油品牌涉事情况,并提供实用的消费建议,帮助您选购安全可靠的食用油。

事件回顾:中储粮、金龙鱼、鲁花谁躺枪?

记者调查发现,两辆刚卸载过煤制油的罐车,在未清洗的情况下分别前往中储粮和汇福粮油拉油。经B站博主通过出库单和货车接单APP追踪,这两车油最终被运往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和汉中市勉县新力油脂厂。

  • 中储粮和汇福只是卖家,买家雇的罐车不干净,责任主要在买家。
  • 勉县这家基本肯定是一家小油厂,自己不生产或者部分生产,买大油厂的油来分装,或者配制调和油。
  • 河北这个买家,被网友查到既有化工业务,也有粮油批发业务(豆油也可以用来制作工业用油),究竟买来的油做了什么,还不能完全确定。

其中一辆罐车半年内多次混装化工原料和食用油,有两次都运到了金龙鱼的工厂。这性质可不同了,中储粮是卖方,金龙鱼可是买方,罐车有没有洗?买来的油干嘛用了?立即引起了大众的恐慌。

那是不是金龙鱼的油就一定被罐车污染了,不能吃呢?

现在比较确定的是,金龙鱼雇佣了装过化工原料的罐车往他们厂里运油,但罐车有没有清洗干净?APP显示不了,需要更明确的证据。如果确认罐车没洗,而且这些油是分装直接销售,那问题就比较大了;如果拉的是毛油,毛油是原料,要经过精炼脱毒工艺的处理,性质就又不一样。

而且金龙鱼的油并不是都经过罐车运输,吃过的朋友也不用太过于恐慌,往后看。

这里先介绍一下直接装瓶和分装的区别:

  • 直接装瓶:一般油厂可以在包装流水线上直接装瓶,裸油就不需要经过罐车运输;
  • 分装:油厂生产的油,裸装到罐车里运到各地分装厂,再装瓶出售。这样就可能被罐车污染。

鲁花集团很快发布了声明,因为鲁花的油很大部分是分装的。声明的大致意思就是:罐车都是自己的,不会混装其他东西,油是干净的。

可网友们扒出的一篇报道,鲁花的领导说自有的罐车都出售了,找物流公司合作运油,光运费每年就节约1100多万。

那到底真相是什么呢?欢迎知情的朋友到评论区爆料。

舆情迅速发酵,上了多次热搜,造成很大恐慌。国务院食安办对此表示高度重视,7月9日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

行业现状:各大品牌为何谨慎发声?

各大品牌为啥谨慎发声?直接装瓶和分装,用哪种取决于不同品牌的策略:

  • 中型油厂一般只做地区性销售,大概率会自己生产直接装瓶就近销售。但也存在用罐车去买大厂油、进口油回来分装的情况,毕竟大厂油、进口油便宜。
  • 小型油厂很多设备不够先进,出油率不高,自己生产的成本很可能比买油还高,就会更多选择买油回来分装。例如这次事件里的勉县新力油厂。
  • 大油厂一般对全国销售,但装瓶后再运输成本高,厂家会有两种选择:
  • 1、建很多分装厂:例如鲁花,为了控制建厂成本,不多建油厂,而在各地建很多分装厂,油厂的油除了小部分本地装瓶销售,大部分通过罐车分装到各地分装厂再装瓶销售。
  • 2、建很多油厂:例如中粮福临门,因为销量足够大,又依托粮食部门强大的收购能力,就在全国建了几十家油厂,当地收购、榨油、销售,这部分不需要罐车运输;但也有当地不种植的油种,或进口油,可能从其他地方运来分装。

推断:各大油厂,都会不同比例地使用罐车运输。因此到目前为止,除了鲁花分装油太多不得不发声,其他大品牌都很少发声。

这并不是说大品牌的油都不能吃了。花爸在DY发的视频里,网友在评论区发了几千张自家食用油的照片,看下来发现:

总的分装占比不到20%,鲁花分装的比例相当高,其他大品牌偶而有几个。

这和花爸上面的分析是相符的。

罐车专用,并不强制执行!虽说有“食品专用罐车”的标准,但这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有多少企业遵守就不好说了。

那混装前会不会洗罐呢?根据网上知情者透露的零散信息,花爸也不那么乐观,如果厂家装车前检查走过场的话,情况就会更严重!

而且,调查组去查以前的罐车有没有洗罐,估计取证难度很大!花爸判断最后除了几个抓了现行的,其他的恐怕难以追究了。

那检测市场上的食用油,能抓出李鬼吗?罐车上一趟装过什么种类的化工原料,可能性很多,不同的化工原料成分都不一样,要一一检测分辨相当复杂。

消费者很快就得出结论:买不分装的油,就能避免罐车混装的污染。

辨别分装油:别被误导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很多博主就来“科普”怎么分辨分装油,看得花爸一整个无语住了。

配料表带“油”字的,就是分装?错!!!

有些博主说,配料表写着“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这种带“油”字的都是分装油,真正的原榨油配料表会直接写油料名称:大豆、花生、菜籽......

说的那是一个言之凿凿,很多网友觉得很有道理,深信不疑,到处找配料表不带“油”字的。可是按照这些博主的说法基本找不到,大品牌集体“沦陷”,只有极小部分不知名的小品牌,配料表中才没有油字,才是“真正的原榨油”。

这显然不合常理。

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过一份解读文章,文中明确表示了预包装食用油配料表正确写法:带“油”字的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才是正确的标注方法,而不是直接写原料名称:大豆、玉米、菜籽。

难怪大品牌的油根本找不到不带“油”字的!

《如何读懂预包装食用植物油标签》
因为油料作物在加工过程中,除了得到毛油外,还有一些油渣产物(如豆粕、豆饼等),而食用油的配料只是其中的“毛油”,所以配料表中应该标注油的名称,而不是直接写原料名称。

配料≠原料

按照规定的标注方法,大品牌都是合规的,不带“油”字的那些小品牌才是不合规的。所以,看配料表带不带“油”字,根本没法辨别“分装油”!

难不成,违规的才是好油?!

正确辨别“分装油”

看包装信息上有没有“分装”二字!(进口油除外)

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了: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那会不会有厂家分装了不标注呢?应该有!

大品牌的产品品质不一定是行业顶尖,但一旦违规,处罚和品牌名誉损失都很严重,所以它们都有专门的法律部门,基本不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出现纰漏。

而小品牌往往对法规一知半解,销售范围也有限,被监管部门查到的概率也低,就可能疏忽或故意不标“分装”。

生产信息一栏标着“委托”的,这不是分装的标志。委托指的是品牌使用权的委托,比如中粮福临门品牌(总部在天津),委托中粮的安徽某油厂生产,两者虽然有关系,但是两个不同的法人,就需要委托授权。而不是在天津生产了运到安徽分装。

为什么进口油除外?

有些进口油是原瓶进口的,一般包装上是洋文或繁体字,再贴进口商的“白标”。安不安全就要看原产国靠不靠谱了。

更多的进口油散装进口、国内装瓶,原产国信息要求标注在标签上或生产日期旁边,没有法规要求再标注“分装”,因为原产国和生产企业不同,已经说明分装了。

下图这款俄罗斯进口分装的亚麻籽油,原产国标在生产日期旁边,很容易看不到,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不分装的国产油。

但散装进口油不代表一定要经过罐车运输~也有可能是大油桶或液体袋运输的。豆油、棕榈油每年要进口几百万吨,基本都是大油轮油仓装运,大概率要用罐车转运。

自榨油、土榨油?不建议食用

出了这档子事,有部分人甚至表示:以后自己榨油,或者买小作坊的土榨油。

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1)原料不合格、霉变

小作坊没有检测能力,光靠眼睛看很难把霉变的原料剔除。剧毒致癌的黄曲霉毒素,热稳定性强,日常烹饪不会分解,对人体危害很大。

视频评论里,就有乡镇急诊科的工作人员说,每年都要送走不少土榨油黄曲霉素致死的。

(2)卫生隐患

设备简陋、操作不规范、环境脏乱差,都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概率。

(3)烟点低

没有精炼处理,杂质多、烟点低,产生很多油烟,里面含有致癌物苯并芘、丙烯醛等。

(4)容易变质

没有精炼处理,更容易氧化变质,而浓郁的香味会掩盖哈喇味,人不容易闻出来。

(5)包装问题

某些厂家会使用劣质塑料桶,其中的塑化剂极易溶于油脂,塑化剂从食用油吃进去,会干扰内分泌。

选购建议:大品牌更靠谱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发视频、发文章,流量为王助长了很多危言耸听、制造恐慌的言论,家人们需要谨慎辨别。

一个社会需要有规则、一定程度地相信规则,虽然规则不可能管住所有违法违规,但即便只有7-80%管用,也比没有规则好太多了(对比那些混乱的国家)。

政府可能会有一些疏忽、妥协、落后,但没有哪个政府是无缘无故偏要害老百姓的,这是底层认知。

不相信政府,难道相信那些张嘴就来的网红吗?

上面说了,国家对配料表标注、分装标注都有法规。

小牌子规模小、被查出的概率小,为了生存下去可能冒点险也在所不惜。而家大业大的大品牌,跑不了路,不能说道德有多高尚吧,但一般只会在规则里面找漏洞,不会铤而走险跨越到规则外面去。

大品牌也会有问题,但相对更可控,出大问题的概率比小品牌小很多。

就以前文说的配料表标不标“油”字来说,谁违规谁合规,不是很清楚吗?违规成习惯的小品牌,很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也习惯性违规,比如:分装油不标“分装”。

所以,在目前食用油有风险的情况下,认为大品牌没有标“分装”的油更靠谱(进口油除外)。

虽然大品牌也有用罐车运输分装的,但只是少数,也按法规标注了。

有些地方性销售的中型品牌,用当地种植的作物榨油,也相对靠谱。但中国古话说“百里不运粮”,就是指粮油产品运输成本很高,一瓶油从哈尔滨快递到广州,运费是惊人的,厂家要维持得住,要不提价格,要不降质量。

总结

  1. 优先选择大品牌不分装的油,进口油需谨慎辨别
  2. 不建议食用自榨油/土榨油

本文原文来自什么值得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