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耳鸣的原因、检查与科学应对方法
专家解读:耳鸣的原因、检查与科学应对方法
一、耳鸣是一种警报!
你是否曾在寂静的夜晚听到耳朵里传来“嗡嗡”或“吱吱”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耳鸣,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非疾病。耳鸣可能是大脑在寂静中的自娱自乐,也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讯。
耳鸣是一个警报
二、耳鸣的原因?
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耳部的小小感染,或是耳垢堵塞的恶作剧;可能是血压在玩“过山车”,或是药物在开“音乐会”。有时候,它甚至是更严重疾病的“敲门声”,比如听神经瘤或肿瘤。
耳源性耳鸣
外耳问题:耳垢积累或外耳道皮肤问题。
中耳问题:中耳炎、耳硬化症或鼓室病变。
内耳问题: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
非耳源性疾病
血管问题: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血管畸形。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耳鸣作为副作用。
神经系统问题:多发性硬化、脑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听力的神经机制
耳鸣应作哪些检查?
当耳鸣出现时,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其原因。医生会用听诊器在颈部、耳朵前后、眼眶周围进行检查。接着,可能需要进行听力测试、声阻抗测试,甚至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帮助找到耳鸣的根源。其中,搏动性耳鸣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其原因与治疗方法明确,可以治愈。
搏动性耳鸣
三、什么是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耳鸣,它的节奏与心跳同步,就像是耳朵里的“心跳节拍器”。这种耳鸣是由血管问题引起的,可能是动脉狭窄、动静脉瘘或静脉窦血栓。搏动性耳鸣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与严重的血管疾病相关。但好消息是,许多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治疗,它是可以治愈的。
耳鸣的干预
四、耳鸣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面对耳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 病因治疗:如果耳鸣是由耳部感染、动静脉瘘或听神经瘤等特定疾病引起的,那么治疗这些疾病可能有助于缓解耳鸣。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和耳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耳鸣的问题。如果听力下降,助听器不仅能帮助你听得更清楚,还能成为耳鸣的“和声”。
- 耳垢清理:定期进行耳垢清理,保持耳道畅通,有时候这小小的动作就能让耳鸣“消失”。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待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来保护你的耳朵,减少耳鸣的发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烟草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你的耳朵享受宁静。
- 声音疗法:使用白噪音机、风扇或其他背景声音设备,掩盖耳鸣声音,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冥想、瑜伽和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以减轻压力和焦虑,这些情绪状态可能加重耳鸣。
-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行为训练,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认知和反应, 让病人尽快习惯耳鸣,就可减少耳鸣带来的烦恼。
耳鸣可能不请自来,但它并非不可战胜。深入了解耳鸣的成因和类型,有助于我们精确诊断和治疗,减轻它对日常生活的干扰。耳鸣虽烦,但并非无解。采取合适的措施,我们可以学会与它和平共处,甚至可能将其转变为生活的背景音乐,而非主导旋律。用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将它的影响降至最低。记住,耳鸣不是绝症,而是可以管理的“隐形伙伴”。
作者介绍:
卢旺盛,医学博士,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