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养殖鱼类如何安全越冬?陈昌福:饲料投喂、养水、增氧和精准用药都要做到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8: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养殖鱼类如何安全越冬?陈昌福:饲料投喂、养水、增氧和精准用药都要做到位

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环境的变化,传统的越冬管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殖的需求。本文从饲料投喂、养水、增氧和用药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越冬管理建议,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陈昌福有话说

现在我国华北与华中水产养殖区域的养殖鱼类已经进入了越冬期。能否让越冬鱼类顺利、安全地度过越冬期间,与水产养殖业者能否实施正确的越冬管理措施是直接相关的。

因为现在越冬鱼类的放养密度与水体环境,已经与过去的放养密度与越冬水体环境有了巨大的差别。以往对越冬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措施需要做一些必要地改变了。这篇小文章提出了需要改进的越冬管理措施,并切陈述了需要做出改变的理由。发表这篇小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与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商榷。

确保养殖鱼类能安全越冬的几条管理措施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由于科技进步,带来水产养殖管理技术与方法需要不断进步的前提下,主要时针对我国华北和华中水产养殖区域的水产养殖业者,长期以来采用的在越冬期间,对越冬鱼类停止投喂饲料的越冬管理措施,目的时帮助水产养殖业者提告越冬鱼类的管理水平,避免发生越冬鱼类“越冬综合征”等疾病造成对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养殖鱼类;越冬期;越冬管理;技术措施;越冬综合征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业中存在所谓“三块硬骨头”,即发展水产养殖业就需要解决苗种供应、饲料来源与病害防控的所谓“三块硬骨头”问题。1958年,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率先攻克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从此养殖鱼类苗种来源不再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彻底解决了养殖鱼类苗种千百年来均需要从江河中捕捞的局面,从而也就解决了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第一块“硬骨头”问题。随后,因为水产养殖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工业的快速进步,逐渐解决了各种水产养殖动物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与规模化生产问题,在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动物用饲料生产第一大国的同时,也解决了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第二块“硬骨头”问题。当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急需解决的是水产养殖业中第三块“硬骨头”,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控问题。

毋庸讳言,正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中苗种供应与饲料来源等两块“硬骨头”问题的解决,为水产养殖业者在单位面积内的养殖鱼类放量数量,及其饲料投喂量的大幅度增加创造了条件。单位养殖面积内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的放养密度逐渐提高,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之间衍生出拥挤因子(crowding factor),当水产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养殖动物受到所谓拥挤因子的严重刺激时,这种应激性刺激会致使水产养殖动物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对养殖水体中常在的致病性病原生物的易感性增加,水产养殖动物就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与此同时,因为单位面积内水产养殖动物数量多,需要投喂的饵料量也就会相应地增加,没有被摄食掉的剩余残饵以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尿等,就会对养殖水体水质造成有机物污染。蓄积在养殖水体中的大量有机物质,在其发酵过程中会消耗掉养殖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严重时会造成养殖水体中水产养殖动物陷入缺氧的状态。当水产养殖动物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环境中,其消化食物的生理功能不仅会受到影响,对已经摄取饵料的消化利用率会大幅度下降。水产养殖动物在长期遭受机体内缺氧的状态下,就会引起机体的生理失衡,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会受到抑制而下降。

当养殖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除了可能消耗掉养殖水体中大量溶解氧之外,还会导致养殖水体中微生态种群结构的出现改变。当水产养殖水体中微生态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消化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群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而出现紊乱的状态,最终也会直接导致免疫防御系统受到抑制甚至被摧毁,水产养殖动物暴发出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综上所述,由于现在的水产养殖模式已经导致了养殖水体环境的巨大改变,水产养殖业者原有的养殖技术与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养殖模式与环境了。为了适应现在水产养殖模式与环境,必须改变原有的一些水产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与方法。当前,鉴于我国华北及华中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者的日常工作,已经进入了对水产养殖动物越冬管理阶段。这篇小文章的内容是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中以往对越冬鱼类管理措施,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旨在与相关的水产养殖业者商榷。

1.关于养殖鱼类越冬期间是否需要投喂饲料的商榷

因为我国北方与华中地区的淡水养殖鱼类中,绝大多数种类均属于温水性鱼类。因此,在我国传统的对越冬养殖鱼类的管理措施中,当越冬季节来临,养殖水体水温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养殖鱼类摄食量大幅度降低后,水产养殖业者就认为养殖鱼类已经停止摄食行为,而采取对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停止投喂饲料的所谓越冬管理设措施。

这种越冬期间对越冬养殖鱼类停止投喂饲料的越冬管理措施,对过去在单位越冬养殖水体内养殖鱼类放养数量少,养殖水体中天然饵料尚可以部分地补充越冬鱼类摄食需求的养殖环境中,越冬鱼类是不大会有出现什么问题的。但是,在单位面积养殖水体中养殖鱼类放养养量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在对进入越冬期之前的养殖鱼类投喂了劣质饲料之后,导致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未获得足够营养与能量在体内的贮存,就会引起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在漫长的越冬期间,可能因为体内贮存能量与营养的不足,引起越冬养殖鱼类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进入初春时节就容易暴发出所谓的“越冬综合征”。自2017年以来,每年初春时节以华中水产养殖区域为严重受灾区域的养殖鱼类的“越冬综合征”,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发生的。

因此,水产养殖业者对于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坚持投喂少量饲料不仅对于防控养殖鱼类的“越冬综合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科学依据就是在越冬期间温水鱼类也还是可以摄取食物的,否则,处于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消化道中就不会有食物残留,在世界范围内钓鱼爱好者们经常举办的“冰钓比赛”赛事活动,也许就不会有大量的钓鱼爱好者参加了(图1)。

图1 凿冰钓鱼的情景(图片来自网络)

2.关于对越冬池塘水体是否需要继续“养水”的商榷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者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即“养鱼就是养水”。 水产养殖业者所谓“养水”的实质,也就是在“养”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 当水产养殖业者将各种“调水用品”投放到养殖水体中以后,“调水用品”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所发挥的产品功效,其实质就是在向养殖水体中各种微生物提供营养。 能从“调水用品”中获得营养供应的微生物种群就会大量繁殖而占有养殖水体中的更多空间,而未能从“调水产品”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微生物种群,就会因为缺乏营养供应而减少或者停止其繁殖过程。 正是养殖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在这一增一减的种群结构变化过程中,水产养殖业者“养水”的目的也许就达到了。 而这种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投放“调水用品”而实现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在微生态学中被称为“菌群交代microbial succession”现象。

众所周知,在养殖水体中积累的各种物质都是需要在多种微生物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实现分解、转化过程的。养殖水体中各种藻类的营养也就是来自经过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的物质。因此,养殖水体中不断发生的“菌群交代”的过程,也是对养殖水体中累积的各种物质完成分解、转化的过程。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的物质,可以为养殖水体中各种浮游植物(藻类)提供营养。而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是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殖水体中含有丰富的溶解氧,不仅是越冬鱼类正常呼吸所需要的,也是养殖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在分解、转化养殖水体中积累的各种物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

因此,在养殖鱼类越冬池塘水体中继续实施“养水”的技术措施是需要的,也是确保养殖鱼类能安全越冬的重要技术措施。需要水产养殖业者注意的是,越冬期间养殖水体的水温比较低,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比较缓慢,如果不及时地补充“调水用品”的话,不利于持续保持越冬池塘内浮游植物稳定的数量的,可能会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减弱,可能因此为本来就缺氧的越冬池塘,又增加了一个导致水体中溶解氧量较少的原因。此外,保持越冬池塘水体适当的肥度,还具有对养殖水体保温的作用。

3.关于越冬池塘中是否需要设置增氧机的商榷

在水温比较低的越冬池塘内,养殖鱼类因为活动量和摄食量下降,消耗氧气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越冬鱼类对于越冬池塘内水体中的溶解氧量依然是有一定量的需求的。如果越冬池内水体中溶解氧量低至一定程度,越冬鱼类也是会因为缺氧而发生窒息死亡的。

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水产养殖区域,由于冬季水温低而容易出现越冬池塘水面封冰问题。对于封冰的池塘要及时打冰洞或加水融冰,每亩水面打0.5M2的冰洞不应该少于3~4个。注意观察越冬鱼类的活动情况和越冬池塘内水体水质的状态,增加水中溶溶解氧以防发生缺氧泛塘等事故发生。

此外,还要及时地清除越冬池塘冰面上覆盖的积雪,因为积雪覆盖冰面后既影响透光性,也会影响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影响到池水中溶解氧的产生。因而在下雪后应及时清除越冬池塘冰面上的积雪及污物。

4.关于越冬期间是否需要使用水产用兽药的商榷

一般而言,在养殖水温较低的越冬期间,越冬鱼类受到种病原生物感染而发生疾病的几率会大幅度地降低。 因此,在越冬管理期间需要使用水产用兽药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在低温期间使用水产用兽药后,可能因为在养殖环境和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水产用兽药的代谢速率大幅度降低,容易引起养殖环境与越冬鱼体内发生药物残留的问题,导致水产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不过,一旦出现越冬鱼类发生某种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就时不能滥用水产用兽药,而是需要在准确诊断疾病的前提下,通过对病原生物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筛选适宜的水产用兽药后,根据药物对病原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提高水产用兽药的治疗效果、避免水产用兽药导致药物污染与在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问题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